第(3/3)页 很快,十天之后,发动机、火箭机体被通过海运开始往文昌转运。 发动机是新造的,有段时间了。 在试车进行到一定时间后,赵默就向上面通报了情况,建议可以安排新造一些,节省后续时间。 BYD那边,也加班加点,把特制的新能源汽车模型造了出来,开始在航天局的安排下拉到文昌发射场。 与此同时,重达二十吨的超级通信卫星也一并转运,等待试射成功后进行的首次发射任务。 和这个大家伙在一起的,还有其它的卫星设备、秘密实验设备等。 推力足够,肯定是要一次性多发射一些设备上去,这样才能减少发射成本,提高性价比。 对于这次试射,宣传口是很重视的,从前期选择了试射日期就开始报道,转运过程自然更加要报道了,非常的密集,就差跟踪报道了。 密集的报道,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国人的注意,纷纷开始关注此次的发射。 然后,在预约现场参观的活动开放之后,网络上的报名通道立即堵塞了,一个上午就满额了,引得无数网友吐槽不已,恨自己网速慢、手速慢。 当然,这并不能阻挡有强烈观看兴趣的网友们。 在发射的前期,就有不少人在网上发消息说已经出发去海之南旅游,等待着此次发射时在可以在那边观看,还把望远镜给带上了。 立时之间,惹来了许多网友的强势围观,纷纷在下面评论说“速更”。 这是把这些能去现场的网友,当做了自己的眼睛,替代不能去现场的自己观看去了。 4月底很快到来了~ 这时,赵默终于完成了演算草稿的精修,形成了最终的一篇论文。 正思考着发哪个期刊,或者直接发网上算了的时候,航天局阮敏局长联袂而来,把他拉走了,去文昌现场盯梢。 “不去也得去!” 这是两人的原话,根本不容许赵默第三次拒绝。 是的,赵默并不想去文昌看发射,遥看就行了,他该做的工作已经做完,所以之前阮民局长打了两次电话邀请都被他拒绝了。 “……” 赵默没奈何,只好收拾东西准备跟他们过去。 临走时,助手蔡斌走了过来汇报道:“教授,国际数学家大会给您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您参加今年在阿三国举行的数学家大会……” “阿三国?” 赵默一听这个地方,立即拒绝道:“给我回绝他们,我不去。” 蔡斌:“……” 大佬,我刚才的话是不是没听清?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