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国外,任何的研究机构,特别是政府出资建设的,都是国外研究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其它国家、组织的人,只能看二手资料。 “好吧~” 汪博虽然怀疑他研究出了什么,只是碍于一些原因不方便透露,但他没证据,只好把怀疑压了下去,然后在心下想道:“过段时间我再问问看~” 助手答应一声,然后便下去安排了。 助手最后说道。 赵默理解他的想法,随即便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回答道:“没发现什么,只是单纯的想要研究下。” 陈尧一怔,下意识问道:“那个赵院士?” 好家伙,台长叫你去开会,你说忙。 汪博回到台里时,被安排了提供数据任务的助手向他请示道:“台长,是所有数据都提供吗?包括这些年刚启用的一些观测设备的数据,譬如天眼?” 在这种能力之下,墨子巡天望远镜发送过来的实时数据,他不需要先对“小五”进行针对性的大数据训练,只是需要给“小五”下达指令,要求“小五”输出结果。 可以说,一台“天眼”,让我国的天文学比以前至少进步了一个等级,直接跃升到了世界先进行列。 “一定要问下赵院士是不是有重大发现!” 现年三十八岁的陈尧研究员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这边做研究,他是隶属于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 确认数据时,陈尧突发奇想。 “我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回一趟京城,和赵院士聊聊?” 陈尧拿起一看,是台长助理的电话,顿时眉头一皱,以为又是叫自己回去开会的,顿时就不乐意了,接通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很忙,暂时回不去京城……” “帮忙向赵院士问好!” “这些特征我相信是射频偏振~” 当天晚上,赵默便飞回了京城。 第二天开始,墨子巡天望远镜这边的实时数据开始传输到“小五”这边。 团队成员听着这话,无不感到惊喜,然后激动的说话道。 团队成员无不愕然:“……” 主打就是一个为了防范风险。 “好的,我立即通知安排下去!” “好嘞,我把五道口那边的信息发您,您对接处理下了~” 要知道,那可是赵默呀! 陈尧看到了团队成员们的脸上表情变化,但他没有在意,他知道他们是能想通的。 “台长,给我们透露下?” 对于陈尧来说,他今年才三十八岁,还年轻,他还想着拿出震撼世界、改变物理或者天文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来呢。 因为只有那种成果,才能使他晋升为世界著名科学家! 或许是因为赵默的出现,让现在国内的科研氛围明显比前世要积极的多,大家都想着要做出更大成果。特别是年轻人,更是如此,往往一说就说“赵院士当年也是……”,拿赵默当做自己的目标。 助理回答道:“这就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了,这是赵院士的要求,我们配合就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