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班师回朝-《全面战争之伐清》
第(2/3)页
巡警的制服统一为胸前印「巡」背后印「警」的皂袍,他们头戴黑色方帽,以腰带系腰,腰带一侧挎佩刀,一侧挂着黑色棍棒与用来捆绑犯人的绳索,身份皆由刻有所属衙门全称的令牌证明。
就例如江宁巡警总署下辖巡警,其所使用的的腰牌为铜制成,边缘刻有「京畿江宁府巡警总署」,中间被大大的「巡警」二字占据。
因为现在的火枪精准度还没有提升,单兵射击很不容易击中目标,所以巡警们便没有装配火枪,造价更昂贵的燧发手铳就更不用说了,在实战中发挥不出多大作用不说,给巡警列装也完全是浪费物资。
自巡警总署设立之后,江宁街头上原本挎着腰刀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的捕快衙役们便都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有着崭新统一制服的巡警。
这些巡警一出现,顿时就引起了街头巷尾的百姓们的侧目,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因为新政而出现的新吏,议论纷纷。
不过他们的好奇很快就慢慢消散了,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巡警虽然名字和捕快衙役不一样,但实际上的定位都是相同的,因而百姓们在讨论了一阵之后,便停止了好奇,各自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从六月设置巡警司一直到大军班师回朝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内,巡警总署在江宁府内破获了多起案件,成功缉拿了大部分的涉案人员。
巡警总署的优异表现让苏言和朝臣们都感到满意,经过一番探讨后,他们便决定将巡警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江南布政使司,在江南的各个州府县设置巡警总署与分署,取代现有的捕快与衙役。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失业潮,捕快和衙役们虽然心中充满了牢骚,但还是只能乖乖的前去考核,考核通过者欣喜若狂,认为自己保住了这份体面的饭碗,而被淘汰者只能如丧考妣,灰溜溜地回到家去。
设置巡警没有在国内引起太大的波动,仅有一些相关的从业人员会一直关注这件事,更多的在一开始的新鲜后,便将注意力投向了西方,他们期盼着大军的凯旋,迫不及待想要看见献俘仪式了。
武安二十二年三月,大军渡过长江返回京师,身着龙袍的苏言亲自带着一众皇室成员以及满朝文武前去下关码头迎接这支得胜的大军。
繁华的下关码头,此时也已经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摩肩擦踵的人群,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聚集到了这里,除了京师的百姓外,那些闻讯而来的各地百姓也都聚集于此,他们站在士兵们组成的人墙后面,一个个努力伸着脖子向同一个方向看去,整个码头一片嘈杂,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
苏言站在工部在过去一年内搭建起来的高高的点将台上,俯视着下关码头的热闹场面,他能够看见一艘艘高大的船只从长江北岸驶来,驶入码头,将船上的士兵卸下,一面面军旗高高挂起,随风飘扬,那些下船的士兵们踩在踏实的地板上,每个人的脸上也都带着归乡的喜悦。
可就在这时,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江宁府尹有些慌张地跑了过来,他几个小快步跑到查理面前,行了一礼后低声说道:「陛下,聚集在下关码头内的百
姓实在是太多了,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对您和朝廷的声望都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臣建议尽可能疏散一部分百姓,减轻压力。」
苏言瞥了他一眼,又看向底下那密密麻麻宛如海洋一般的人群,陷入了沉思,一旁的太常寺卿却劝阻道:「陛下不可,百姓聚集于此,皆因仰慕天威,恭贺王师凯旋,眼下王师还未完全登陆,怎么能就这样将他们驱散,这反而有损陛下的威望。」
「可若是发生什么意外,那可就追悔莫及了。」连城璧坚持自己的看法,说道。
听到他们争辩的太子走了过来,他先是询问连城璧事情的前因,在得知他是为了避免发生什么危险才劝说疏散群众后,脸上眉头微蹙,还是走到苏言面前,劝谏道:「父皇,连府尹所言极是,下关码头内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应该将他们疏散一部分。」
见太子都跟着劝说,苏言点了点头,他同意了二人的请求,下令禁军将部分百姓疏散到港口外,让他们到下关码头入城的街道上等候,同时增强维持治安的兵力——城中的巡警数量完全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让驻扎在京师的禁军上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