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 王者之怒-《西周长歌》
第(2/3)页
事实证明,猃狁以及以猃狁为代表的草原诸部在现在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然是农耕民族的最大劲敌。这种对立不仅是生活方式上,更在于两种文明不可兼容的存在方式上。
如今,数万边军将士已经用血肉之躯证实了这个亘古颠扑不破的道理。
战败的消息传来,震怒的姬胡找不出为自己辩解的理由,甚或在狂乱的爆发中连咒骂的对象也闪现不出。就实说,姬胡没有推诿过错的恶习。
接到卫和的军报,各色闪念轰轰然一团团在姬胡心头炸开,最明亮的一闪是隗多友之败绝非偶然,绝非进兵路径之类的细节所致。既非偶然,那么必然何在?
思绪翻飞,见事极为快捷的姬胡却捕捉不住一个切口,在那一刻,姬胡的心智骤然乱了……此刻退一步想,纵然卫国未遇粮荒,卫和及时出兵策应,又能如何?不足十万的兵
力,素有嫌隙的二人能通力合作,战胜草原诸部的近二十万联军吗?从战场事实看,确实很难。
踽踽独行,悠悠沉思,姬胡的思绪飘向了久远记忆的深处。
是谁曾经说过:「隗多友其人,善奇战,出奇兵,然却不善正战。」对了,是召伯虎在劝谏自己不要将灭鄂这样的正战交予隗多友时说过的。当时,自己不以为然,还以为是隗多友对鄂姞的娘家有所保留,才让召伯虎如此说的。如今看来,召伯虎洞察力非凡啊!
何为善正战?耐心固守而谨慎求战,成则成矣,战法则没有多少值得说道的。然国家大争,为求奇绝而宁可败之,岂不大谬哉!
自兵争问世,战场从来是双方大军为国家而一决胜负的角力场。此间之根本所在,是国家利害之得失,而非一将才华之毁誉。唯其如此,主将能以看似平淡无奇之方略而完胜敌国,宁非大幸哉!
相对于邦国大计所需要的胜利,有否奇绝之战,实不足道也。不如说,奇绝之战因其求奇求绝,而必然具有不确定的风险;平战而胜,则因不求奇绝而唯求战胜,必然具有确定的胜算。
身为最应为国家利害计的君主,是选择确定的胜算,还是选择不确定的风险,岂不明矣!冷静缜密而有兼思之胸襟,善于筹划盘根错节而多有意外变化之总体大战,此乃隗多友之短也。而抛开大决战的深层根基,而过分看重战场谋划之奇绝华彩,此乃如今满朝文武包括自己之短视也。
而目下的大周,正缺这样的一位将才。他在哪里呢?是闭门思过的虢仲,还是尚未老辣的卫和……
至于隗多友的贪功冒进,他勿宁愿相信那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想起两个多月前王宫广场前撞钟的那一幕,他是那样的血脉贲张,怒不可遏,为一媵而动王者雷霆之怒,轻易发兵欲将东猃狁灭国灭族,何其莽撞也?
倏然,他忽然想起一句老话:「匹夫之怒,不过血溅五步;而王者之怒,天下将流血漂橹。」此中真意,他姬胡今日算是明白了。
然则,战败之后,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场呢?没有了边军,西猃狁必会谋划回迁,大周西北重新将燃起烽烟;而灭鄂诸般事宜也在铺排当中,开弓没有回头箭啊……姬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