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新年快乐!” 郑小娥跟王春梅,有点说不出口:“新、新年快乐!” 杨光树准备了大红包:“一人一个。” “谢谢爸爸!” “谢谢光树叔!” “嫂子,你也有。” “我是大人,我不要。” 红包很厚,应该是120月月红。 “春梅也有。” 王春梅也劝说:“嫂子,你就收下吧! 不要白不要。 光树现在又不缺钱。” “谢谢他二叔。” 两口子都这么说,郑小娥只能收着。 没杨光树帮衬,寸步难行。 没有他,估计一家三口,早就饿死在老宅。 郑小娥能想象到,在郑家大队任人欺负。 自己又挺着个大肚子上工,肯定稀饭都没得喝。 杨光树又摸出一个大红包: “嫂子,这是给刘郑的红包。” “光树,你给个小的就行,这太大了!” 小孩,取两人姓氏。 郑小娥才不管好不好听,这是两人的结晶。 “给我侄儿的,嫂子你只是替他保管,可不能推脱。” 亏欠太多,除了关怀之外。 杨光树也只想到给钱。 救命之恩,一辈子都还不清。 老根哥还在,什么都好说,随意点。 人都没了,只能把最好的给她妻儿。 “光树,你要给就给120月月红就行。” 一大叠,应该是1200元。 太多,郑小娥真的不敢收。 “嫂子,你不收下,我生气了哈! 大过年的,可不要破坏气氛。” 钱送不出去,杨光树很是心累。 换成他人,估计还嫌少。 抿了抿嘴唇,郑小娥一狠心:“谢谢他二叔。” 这钱,一分不能花,先给儿子存着。 “来,喝!” 杨光树端着一大碗虎鞭酒: “大家干一个。” 孩子女人,都喝汽水:“干杯!” 今年过年,社员们吃完年夜饭,都来杨光树家串门。 电视开着,没几个人看。 现在这玩意儿,已经不稀罕。 小平大队,基本上家家户户有。 但还是喜欢往杨光树家跑,人多热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