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喜形于色,不用送礼,就不用借钱。 跟杨光树相熟的一帮兄弟: “光树,你不给孩子起个名字?” 这边有习俗,收干儿子要随干爹姓。 当然,名字也只是一个代号。 不上户口那种。 有名有姓,证明是一家人。 “不用,刘郑挺好听的。” 老根哥的种,认干爹也不能改姓。 有个父子名义就行。 要是他还活着,杨光树肯定要给孩子起名字。 这是对孩子的认可,对双方大人的尊重。 收儿子了,名字都不起一个,看不起人? 酒席散场,宾客离去。 家里,还是被人丢了不少礼物。 杨光树苦笑:“都说不收礼了还送。” 不少宾客,怕杨光树不知道是他送的,在红包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大部分,都是代理商。 这些人为了巴结大东家,煞费苦心。 拐弯抹角的送礼。 “嫂子,礼金,礼物,你全部拿去。” 给干女儿,干儿子的。 杨光树肯定不会独吞。 虽说是看在他面子,但给孩子的就是孩子的。 杨光树可不会拿孩子办酒席敛财。 “光树,钱太多了,我不敢要。” 好几千块钱,她怎么敢拿。 “给我儿子存着。” …… 服装厂开工,杨光树准备了一大叠红包: “给各位婶子,兄弟姐妹拜个晚年。” “光树哥,新年好!” 一群人,嘻嘻哈哈! 有点不习惯杨光树这么多讲究。 平常,新年好三个字,都不好意思开口向家人问好。 “这是开工红包,光国由你来发。” 适当的放权,杨光国好管理。 不少大姑娘,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杨光国。 年纪不大,人也长的不赖。 关键还是单身。 最主要的是,职位不低,服装厂厂长。 不少人都在打他主意。 还好,这小子三观比较正。 要不然,女儿国服装厂,不知道多少大姑娘要遭他毒手。 这年代的人,都比较单纯。 一哄一个准。 得到圣旨,杨光国放下手中茶杯,摸了摸胸前口袋的钢笔。 杨光树看的牙疼:“他娘的,这小子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一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