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谁让他离着皇帝最近,他的地盘也正好是选中的复兴之地。 董承将血书藏于衣带,避过外面宫廷卫士的盘查,带回家中,这便是后代人所谓的衣带诏。 可是光董承一人无法完成皇帝之愿,除了王允他不敢信任外,便频频联系朝中一些关系较好且倾心于大汉的元老。 在他们的参与和发动之下,楚国各郡的大小官员,足有三分之一,近百名左右都加入了其中。 为防止谁泄露信息,都让他们在衣带诏书上留下了名字,又各自写下了一份为复兴大汉,诛除楚贼的誓言。 可是“忠臣”们都有了,有道是枪杆子出政权,无兵在手,如同秀才闹事,最终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吴子兰便献计道: “我们不如暗中培养一批死士,待恰当的时机将楚王刺杀掉,而后高举帝诏,命楚境各地官员起兵清君侧,大事可成矣!”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可是钱呢?楚王每年拨给他们的钱粮,只够过舒服日子的,可是养兵千日,无论兵器盔甲,还是钱粮居所,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这些历经两朝的元老们,顿时又开动了脑筋,开始让下面的官员们用迫害百姓的方式,聚敛钱财。 有人当场质疑时,董承美其名曰地说道: “楚国的千余万百姓,心中只有楚王,哪有天子之地,所以亦可算是叛民,从叛民手中获取钱财,又有何不可!” 有些这些大臣们明里暗里的照应下,上面又有天下皇后保着,下面的这些官员便开始胆子大了起来。 甚至像黄县令那样,做起事来更是肆无忌惮,不光自己敛财,还将自己的衙门,在董家的支持下修饰得富丽堂皇。 楚风了解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因后果后,心中自是一番酸楚心痛,在楚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自己紧衣缩食,也把最后的钱粮紧着天子和这些大臣们,生怕他们受了委屈,说自己不敬皇恩。 结果他们前年暗中资助叛民,自己心善之下,只是略作惩戒,杀一警百。 结果他们仍然不死心,个个如同白眼狼一般,吃自己,喝自己,还要祸害自己的百姓,企图杀掉自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