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前女孩子在家绣花,跟着各自母亲姐姐学习,并没有系统的学习。 好多贫家女孩,也没见过什么好绣工,更没见过什么好绸缎。 勉强能做些粗制的衣衫,织布度日。 现如今有专门的绣娘讲解针法,好多年轻女孩,都能制出值钱的绣工贴补家用。 穷苦人家,家里有个为难的时候,往日都是卖了吃白饭的女儿去做丫鬟,甚至侍妾,给家里换钱花。 而今八九岁的小姑娘,能拿得针线的,但凡用点心,好好跟着绣娘学。 三五天挣上一吊钱的大有人在。 聪明伶俐些的,一天就能挣两吊钱。 没用上半年,狗皇帝发现朝廷推行的女子十五许嫁,有点推行不下去了。 谁愿意自家能赚钱的女儿早早出嫁? 在娘家挣钱补贴娘家不好吗? 夏新柏最近数钱数到手软,大宛的丝绸绣品,通过马车商队运到北狄西戎这样的国家,那可是翻倍的赚钱。 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有四分之一的战马,轮流在朝廷的商队服务。 这一趟买卖下来,朝廷提走六分利入户部的库,狗皇帝提走两分利,赏赐效力的相关人员。 还有两分利自然进了夏新柏的腰包,用来发学堂教员和那些女孩子的奖金。 京城的人都传说,户部郎大人把静妃娘娘的名字,写在长生牌位上,日日烧香供奉。 求老天保佑娘娘再多想些好点子,让国库进多多的钱。 大宛入不敷出多年,郎大人是第一个兜里有钱,腰杆子就硬的户部侍郎。 夏新苗看着自己手底下这些曾经面黄肌瘦的女孩,一个个都似春天的小杨树一般,抽开了身条。 学堂的食物丰足,她们在家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赶工的时候下班晚,家里的父兄都套好了驴车,亲自把自家闺女接回家。 原本十四五就被迫出嫁的女孩,现在婚龄直接推迟到了十七八。 婆家着急?等着去! 我们家闺女是一等绣工,退了你家的亲事,求娶的人排着长队。 一些成了婚的小媳妇,在娘家的姊妹撺掇下,也去绣坊挣些零花。 女子有单独住宿的寝室,家里男人吃醉了酒,敢打媳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