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 互相挖坑-《赛点》


    第(2/3)页

    但在红土上,高文大概率会切一个小球,将穆雷调动上来;而在草地上,高文也根据草地特性做出调整,故意切出一个模棱两可、模模糊糊的中场球,看起来并不危险,实则暗藏杀机,这就是进步。

    博弈,反击,挖坑,应对。

    这就是穆雷和高文的比赛,两位球员的算计和布局能力都非常非常出色,博弈与反击之间需要更多精力。

    穆雷能够比分领先,那是因为他对草地的理解更胜一筹。

    高文能够紧咬比赛,则是因为他敢于尝试也敢于出手。

    至于未知因素——穆雷的肩膀,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确实导致他在正手位的击球遭遇一些小小的限制;但非常有限,特别是比赛来到现在的时刻,球员全情投入比赛,伤病的疼痛也暂时被抛到脑后。

    从战术布局和击球对抗之中,目前已经看不出来。

    ——穆雷,正在狂奔,冲向正手位。

    踏踏!

    草屑,飞溅,双脚狂奔,踩着风火轮横穿全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网球,大脑快速运转:

    旋转、落点、弹跳、高度、线路、球网……等等等等。

    一次击球,需要考量的因素着实太多,不得不说,高文的这一拍切削,确实巧妙利用了草地的特性。

    一踏,一蹬,抬手一捞,身体就已经迎前击球。

    没有上网。

    穆雷相信,如果自己上网,那就踏入高文的陷阱,他需要坚守底线。

    所以,穆雷只是往前踏了小半步,踩在底线上,用上半身的眼神和正手的捞打,自下而上地拉上旋。

    一挑,一撇,正手轻打。

    从战术层面来说,切削应该没有力量也没有速度,这是进攻机会;但这次情况特别,穆雷没有发力。

    穆雷选择了以巧破局,没有抽球也没有切削,而是利用上旋轻打一拍,包裹着网球,朝着深区推送。

    这一拍,毫无疑问就是穆雷的绝技,通过手腕的控制,在正手位,轻而易举就能够将回球送入精准的位置,通过落点和线路的控制来完成布局,如同看不见的大网一般,将对手的进攻全部包裹起来。

    斜线!

    深区!

    如此一来,穆雷能够确保回球顺利过网、自己依旧在底线;同时,将网球推送到一个困难的位置形成反攻,为自己的下一拍攻防转换完成铺垫;而且,非常难得地,穆雷瞄准高文正手底线大三角击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