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难怪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钱塘江边有人练剑,自己见过孟和之后就接着遇到了吴青山和冷景秋,原来都是孟和要求的。 田致雨有些伤感,孟和和乌力罕师徒两个对自己帮助太多了,怎样都报答不了了。 “孟和师父现在去哪里了啊?我见过他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孟焕生摇摇头道:“不知道,他行踪飘忽不定,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田致雨想也许孟和已经离开余杭了,这里是乌力罕的埋骨地,他待在这里多半会伤心。 “那师兄,孟和师父和吴掌门为何会有这般交情呢?我知道孟和师父年轻的时候在中原待过一段时间,可是那都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田致雨道。 孟焕生笑笑:“那时候的事儿,我也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听师父讲起过。五十年前他们也都是二十来岁,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谁功夫高就找谁比试。一般的门派也不太计较,对待他们那些年轻人,要比试就比试,要切磋就切磋,大都抱着关爱的胸怀。” “但是朱雀剑社的掌门人敬信舟,也就是现任掌门人敬承先的父亲,心胸却不宽广,也许他觉得这些青年不知好歹,也可能觉得他们以后会是自己儿子的威胁,所以对他们动了杀心。” “在一次武林大会中,家师跟敬信舟的徒弟比试,本来大家以武会友,胜败也是正常,偏偏这个敬信舟觉得家师看不起他朱雀剑社,故意找茬,等武林大会结束之后,他带着徒弟到家师他们休息的地方,想要加害师父他们。” “家师那时候虽然已经是上品了,但是跟敬信舟比起来还是差太远,几招下来就被他打伤了。这个时候孟和和达兰台及时出手,帮着师父躲开了敬信舟的追杀,几个人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不过那次大战之中,孟和失手杀了敬信舟的大儿子,也就是敬承先的哥哥,敬信舟恼羞成怒,扬言不把孟和和达兰台杀了决不罢休。那时候朱雀剑社在东阳已经算是一家独大了,又有朝廷为他们撑腰,孟和和达兰台为了躲避他们,分别回了东夷和北夷,之后再也没有回过东阳。” “而家师伤好之后,也来到了余杭,选了一片山开始苦心修炼,终于成了一代宗师。他本来还想找敬信舟说道说道,可是这个敬信舟多行不义,竟然死在了仇人的剑下,而他的小儿子敬承先则继承了朱雀剑社掌门一职。” “再之后家师也放弃了这些恩恩怨怨,创立了我们江南剑社,一直到现在。” 原来他们之间有这样的恩怨,难怪那次孟和说他杀了敬承先的哥哥,还说敬氏一门都不是光明磊落的人。 说了这么多之后,孟焕生叹了一口气道:“他们年轻时候,江湖还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数年轻人争相学艺,刻苦修炼,日后都成了绝顶高手。不少人还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宗师。而现在要想像致雨你一样不依靠任何门派而成功,几乎不可能了。” “所以这也是师父比较看重你的原因,大概他从你身上看到了他年轻时候的影子。” “为何短短五十年间,江湖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田致雨问到。 “家师他们那一代人中好手无数,很多创建了自己的门派,”孟焕生依旧耐心给他解答:“这些宗师都有一定的号召力,年轻一代为了快速学得上乘武功,都纷纷拜入这些门下,而不愿意再自己琢磨自己修炼。” “说来惭愧,我们师兄弟几个也是这样的想法。都想着既然有了现成的门派,干嘛还要自己瞎琢磨?找一个师父,跟着他修炼不是一样能成为高手吗?当这种思想成为主流,便没有人再去自己修炼了。” 田致雨想,这就类似于创业公司一样。一个行业刚开始的时候,无数人想靠着自己的打拼闯出一番天地。 而一番你死我活的拼杀之后,最后成为巨头的公司只有那么几个,他们一旦形成垄断之后,后来的人才便很难再从它们当中杀出来。那些人才大都会加入这些公司,成为它们的一员。 田致雨感觉孟焕生脾气很好,比吴青山和冷景秋好太多太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都会认真的解释,颇有慈祥长者的风范。 不成想聊到最后,孟焕生道:“今晚上给你说了这么多,老夫也耗费了不少口舌,你不能没有表示吧?” 田致雨先是一愣,接着憨憨一笑道:“师兄你想要什么表示?” 孟焕生举了举手中的酒壶道:“这样的酒,以后每天给我来一壶,没问题吧?” 田致雨连忙答应:“绝对没问题,想要多少酒都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