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云深不知处-《彼岸弗空》
第(2/3)页
李复恭可不管那个镇抚司指挥使心中盘算什么,他在寮房之中,将法隐所留的书信打开,里面寥寥几句话,说自己“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年华。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劝老友则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李复恭只得苦笑一声,你这个方外之人,倒是可以等着坐看云起时,身在这朝局中,我又谈何容易能抽身事外。当年若不是你心灰意冷,今日为这政事奔忙的可能就是你了。想起了曾经风流倜傥的才子,如今这头顶锃亮的法师,他难免再感慨一番。
法隐在信中未透露去往何方,寺中的主持也不知晓,李复恭空手而归,得独自面对案几上的那个难题。
……
李复恭探访无果返回枢密院,而李牧却现身在乾清宫内。
“那申不空还是杳无音信,围场外做局的人也未有进展。你去找觉台寺的法隐求证,此人却云游去了。”听完李牧的汇报,赵天印不禁皱眉,显然对此案的进展不满意。
“启禀圣上,微臣在去觉台寺时,正好碰上了枢密院使李复恭。”李牧只陈述此事,不做个人的评判。
“李复恭和法隐两人,数十年的交情,这倒没有什么奇怪。”赵天印自然给出了结论。
一旁的国师,如往常一般,旁听之后,还是给出了意见,“启禀圣上,此案已过去多时,以李大人之能,但凡还有可突破之地,必然已有结果。如今却到了如此地步,我刚才在回想,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某个重要环节。”
“国师是说,我查案的方向错了?”李牧微微有些诧异,此番揪出了李觐曾和吴恩钰,也甚是迅捷,至于背后之人确实狡猾异常。
“李大人别误会,我刚刚重新梳理了此案当中的环节。据李觐曾交代,当日踏张弩操练所用松墨粉纸袋不过千数,这点也由那个校丞供词所印证。即使松墨粉对于祈雨有助,这千袋之数是否够用?”
想起当日瓢泼大雨,赵天印和李牧皆摇了摇头。
“突如其来的雨,让我去寻找原因,便会去关注云层的波动,李大人随后便会关注到松墨粉。如果本来预测就有雨,想必我们也就不会关注那些云层了。”皇甫重反向在梳理当初的判断。
“国师怀疑是……”赵天印和李牧皆是极为聪慧之人,此刻便想到了关键之处。
皇甫重点了点头。
“有何动机?”赵天印似在自问也在问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