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么近的距离下看,陆薇语的皮肤真好,白皙的脸上甚至能看到细微的绒毛,光滑洁净。 见陆薇语睫毛眨动,方年赶紧闭上了眼睛。 “啊~” 陆薇语醒来后,小声惊呼一声,接着偷偷望向方年。 见方年还没醒来,松了口气。 接着清了清嗓子,用手推了下方年,嘴上喊道:“方年,到了!” “到哪了?”方年故意下意识的问道。 陆薇语重复道:“到了!赶紧起来下车!” 方年哦了声,揉着眼睛起身拿东西。 那迟缓的动作与朦胧醒来的下意识反应,不给个奥斯卡影帝,多少也有点说不过去。 ………… 一行人下车后才发现大巴停在了一段泥土路上。 周围视野开阔,房屋错乱无序。 与申城的繁华相比,仿若天上与地下。 方年看了看时间,快九点,将近三小时的车程,少说也离有一百五十公里以上。 吴淑芬拍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后道:“前面大巴车不好进去,还有一里地的样子。” “带过来的课本、文具等东西得辛苦大家一起搬过去。” “提前跟大家说一下,今天的事情会比较多,大家做好准备。” “大家记得穿马甲,戴好卡牌证。” “……” 除了马甲以外,这次志愿者们每人要戴上一个写着‘志愿者’三个字的卡牌证。 除了十九个志愿者,同旅游大巴的还有分会员工、少量媒体记者。 方年和陆薇语一组,抬着一筐文具随着队伍沿着泥土路向前行。 路上,陆薇语小声问道:“方年,你们老家的农村也是这样吗?” 闻言,方年望了望四周。 这个不知道名字的村庄,比起茅坝来说几无区别。 多数现在能看到的房屋外表有瓷砖。 也有少数房屋破败。 时间点还早,有翠烟袅袅升起。 田野间村民们正在劳作,这个季节临近丰收,路旁田里的稻谷垂下腰肢,等待收割。 根据水稻的成色能明显分辨出田里种有两季稻和一季稻。 偶有在劳作的村民打望着他们一行人。 也能看到有小孩在打闹。 如果不是来助学,方年会觉得这是跟茅坝一样,好一派田园风光。 接着回答了陆薇语的问题:“一样,也是种水稻,多数时间在田地劳作,有翠烟袅袅,空气新鲜。” “也同样有贫穷的地方,因为村民们没有多少谋生技能。” 陆薇语点了点头:“我听我爸妈说,我爷爷那代生活在农村,家里都穷,后来我们家才搬去的城里。” “这是我第一次来农村,真的会有野狗、追着人跑的大鹅吗?” 方年心想,再过几年,管你在没在农村生活过,你都能通过网络视频看到农村的风貌。 也能看到被大白鹅追着跑的少年们。 他知道陆薇语的基础家庭情况。 其实是爷爷那辈就搬了出来,打小生活在小城市里,若是从方年老家坐车南下去羊城、鹏城,几乎必然经过的城市,韶州。 如果要硬扯缘分的话,方年去世的爷爷80年代也曾去韶州挖煤打拼,只不过方年爷爷是挣了钱后回老家了。 “待会你应该能见到。”方年神秘一笑。 其时,大家都听到了狗叫声。 陆薇语也听到了,脚步都顿了下,才继续往前走。 心里琢磨着有这么多的人,有什么好怕的…… ……不知道是村长还是村支书的干部带着几个村民迎了过来。 “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领头的中老年男人笑呵呵的道。 带着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口音。 倒是说大家都能听得懂。 “来这么早,你们还没吃饭吧?” 分会的某个员工笑着回答:“都吃过了的。” 接着他跟领头的男人简单交涉了几句。 中老年汉子便道:“大家快给这些城里来的志愿者们帮忙抬东西。” “……” 吴淑芬则带着志愿者们继续搬东西。 随着大巴过来的捐赠物品可不少。 越是往里走,路越窄,房子也多了起来,人也多了起来,也见到了狗。 不过是家养的。 犬吠时,会被主人训斥住。 这让陆薇语安心不少。 她倒也不是怕狗,但不怕的是宠物狗。 方年边走边目测,这样大的村落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在加上幼儿园,可能不止三百个学生。 譬如方年上小学时,一开始是每年级一个班三十来个人,后来几个小学合并,每个年级起码就有两个班,一个小学七八百人。 也存在过因此而失学的特例。 这个‘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活动虽然听起来好像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只是针对了这个村落。 或许是一个村,或许是多个村。 “前面就到我们的学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