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战略转移-《兴汉》


    第(2/3)页

    张鲁你能够成为汉末的割据军阀之一,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益州牧刘焉家。

    他通过其母跟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东汉初平二年(191)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尽杀鲁母家室。

    张鲁遂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史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

    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社会动乱,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张鲁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

    东汉末年,道教派别又张角传授的太平道,张陵、张鲁祖孙传布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张鲁在汉中二十多年,信徒众多,成为汉末一支颇有实力的割据势力。布教张鲁擅长,打仗就差很多。他也是素闻刘琮英勇善战,现在经过这么多人的劝说,他也是动摇了!

    加上阎圃和杨松等人在一旁不断的劝说,张鲁最终还是答应与刘琮和解,并让张松带回大量礼物给刘琮,随即张卫从白水关撤军。刘琮也只留严颜继续驻守白水关,守军留下2万。其他人返回葭萌。

    曹操听闻刘琮和张鲁议和,原本准备南下的大部队在长安呆了两个月之后便返回了许昌。重新将目标锁定江东孙权!在曹操看来,马超、张鲁不足惧,曹操也不想将此二人逼急了,尤其是马超。曹操已经杀了马腾,并且夷灭三族。如果逼急了马超便极有可能投降刘琮!

    至此从刘琮入蜀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时间很快来到了建安十七年九月。蜀中大地毫无意外的再一次获得了丰收,而占据益州的刘琮因为刘璋留下的巨额财富便开始厉兵秣马,在益州大肆募集新兵。

    刘琮依旧按照荆州模式,在梓潼设一个步兵大营,由魏延统领。成都新设一个步兵大营,由于禁统领。成都大营规模两万,梓潼大营,规模三万。张任部所领兵马则被削减,建宁、云南和永昌三郡因为地处偏远,又在蛮区,每郡留郡兵五千。剩下的则驻守在巴郡和蜀郡之间,由张任继续统领。

    按照这个设定,两个大营建设好之后,整个益州加上各郡兵马将超过十万!但是相对益州数百万人口来说,却还是能够正常负担。这也是众多诸侯垂涎益州的原因所在!益州地大物博,人口稠密且富足,今后这里将成为刘琮与曹操、孙权抗衡的大后方!

    庞统则依旧作为魏延部的军师和监军留在梓潼。刘琮本人则带着黄忠、关羽、法正等人开始准备返回荆州。路过上庸时,刘琮特地将步流铭一同带往荆州,黄祖之子黄射擢升为上庸太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