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章 李司工 211章 天伦(推荐票1500张加更)-《有凤来仪》


    第(2/3)页

    她接着看向李司工和红鸾:“宫奴院出咒术一事,司工有失职之罪,罪同画咒之人;掌院女史、及所有修缮宫殿之人,统统视为共犯——如果有人供认出主使之人,哀家可以恕她不死,其它人给哀家送往宫牢,事情查清楚之后送外廷治罪。”

    所谓治罪当然是是砍头,要杀这么多人太后却连眉头也没有皱一下。

    红鸾没有想到事情急转直下,刚刚太后还温言对她说过一句话,现居然要把她和李司工都送入大牢里等死;她急得立时叩下头去,但是开口之前下意识看了一眼身前不远李司——她还是动也不动跪那里。

    红鸾不知道李司工为什么到此时依然如此镇定,还是根本已经认命打算任由太后发落,她鬼使神差闭上了嘴巴,只是连叩了几个头便静静等人来绑自己。

    福王眉头微微一皱,他微微张开嘴巴却看向丽贵妃把嘴巴又合上了。康王却急急跳了出去:“老祖宗,这个什么红鸾不是坏人,咒术同她无关还请老祖过饶过她。”

    太后瞪康王一眼:“你给哀家一旁立好,如此大事你不要乱给开口。”一口就拒绝了康王。

    红鸾鼻尖汗珠豆大一颗接一颗落地上,额头汗水也越来越大可是她眼睛却紧紧盯李司工身上,眨也不眨盯着:没有动,依然没有动;因此她咬紧了牙关并没有开口。

    她相信老宫人,因为她们宫中活了这么久,还能坐到高位上当然知道紧急关头如何保命;李司工没有说过几句话,表现并不出色可以说有些懦弱,但是红鸾直觉告诉她,此时相信李司工是对。

    李司工不开口,红鸾就绝不开口;李司工不动,红鸾也绝不会先动一动手指;李司工如果乖乖被人绑走,那红鸾也绝不会喊冤——她知道李司工宫中有根基人脉,而她什么也没有;但是她相信自己直觉。

    就如同是一头受伤饿狼面对生命危险本能反应一样,红鸾直觉曾屡次救过她。

    211章天伦

    丽贵妃就红鸾鼻尖上第四颗汗珠落地上时她开口了:“太后,妾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太后没有想到此时丽贵妃会开口,按着平常惯例此时有错处落她眼中宫妃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细细看一眼丽妃,她哼道:“说吧。”太后是真得对丽妃很不满了,没有发作出来只是因为殿上人多而已;太后维护也不是丽妃面子,而是皇家体面。

    丽贵妃看看太子,再看看红鸾——她目光并没有落到李司工身上:“太后,皇帝龙体违和,妾以为此时不宜、不宜杀生太多;”太后逼视她低下头却依然说了下去:“且太子大婚即,此时不宜有血杀之事相冲;皇后驾鹤不能相佑太子身边,太子只能请太后多多怜惜。”

    她说着话跪倒地上:“太子大婚是国之重礼、国之大事,请太后三思而后行。”

    太后缓缓点头:“你起来,这话说得倒是有道理;”她看一眼太子:“只是如此放过和咒术有关人,说不定就放走了还心怀叵测之人啊。”

    太子起身:“老祖宗,孙儿有句话要说;”他看到太后点头便接着说了下去:“咒术之事当然要查、还要查到底,不能放过对老祖宗大不敬之人;不过孙儿记得老祖宗幼时教过我,不要大开牢狱之门、不要大兴刑罚之事,凡事要查清楚不要连坐太过,动手之人不能放过,但是对无辜受累之人要多怀几分慈悲之心。”

    太后看太子目光闪过慈爱,她原想是给太子一个积贤名机会,传到外廷也会得士子们赞誉;不想太子求情之话却是她曾教过太子道理,实是全了她名声。

    孝字,太子看来是谨记心,虽然这些年来自己并没有厚待他,但是太子却并没有生出恼恨与怨念来:仁厚之名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原本太子仁厚之名太后和皇帝眼中、耳中就是懦弱、无能,但是现完全不同了;太后看太子越发顺眼起来:就算她知道太子此事用了几分心机,但是做孙儿肯用心哄她这个老太婆开心就是孝心了。

    “你还记得哀家教你东西?”太后想起曾经把太子带身边时情景,眼中涌上来几丝暖意:“哀家都不太记得了。”

    太子躬身:“孙儿一日不敢忘老祖宗对孙儿关爱,时常想老祖宗时候便会想一想老祖宗教孙儿道理;孙儿知道那些道理都是老祖宗对孙儿疼爱。”

    是啊,那是多少年前事情了,当时太子才是多大点儿孩子啊;如果太子没有心中记着她这个皇祖母好,他也不会说出当年自己教过他那些东西——太后相信太子此处心机是少,孝心是多;因为不是时常会念起,多年过去早就应该忘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