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明末求生记》
            
            
            
                
    第(1/3)页
    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
    或许由于这个时候的火炮准头与射程问题,远远的开炮,很多时候都是打水漂而已。
    不过,这并不是没有效果的。
    最大的效果就是明军的船队有些慌张了。
    纵然大家都知道,对面的火炮很大可能是打不准他们。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炮火之下保持冷静。
    在水上所谓同舟共济,换一句话,指挥体系也被船只分割开来。黄朝宣本就不是水军将领。
    猛地调到水军里面。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他总就并不是合格的水军将领,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己一帮兄弟猛打猛冲。所以黄朝宣对下面的控制力其实并不是很足的。
    在混战的时候,几乎是各自为战。这种缺陷并不是太显眼。但是现在却显露无疑。
    在火炮轰击之下,有勇敢者冲了过去,但也有怯弱者稍稍后退,黄朝宣的船队一下子错落开来了。
    黄朝宣还是有影响力,最少没有人敢退。
    周辅臣见状,只是冷笑一声,一声令下,整个船队分散成十几队,冲了过去。
    周辅臣从当年接管汝宁船队到现在,在水军之中也厮混过好几年了。
    一步步走过来,可以说大夏水师的建军思想,一部分是张轩的,一部分是参考大明水师,一部分是参考了郑氏水师。
    但是一步步将水师落实下来,却是周辅臣。
    周辅臣指挥水师,并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击破沈廷扬与黄蜚。不过这两战都是郑家水师主导的。
    其余的战事,打的都是辅助而已。根本没有承担主力作战的任务。
    而这一次,是周辅臣第一次挑大粱。
    周辅臣心中还有一分忐忑不安。
    不管两员将领是怎么想的,在彼此急速接近的同时,炮声也越发密集起来。
    双方距离进入三百步之内,夏军的火炮的准确率大幅度上升,从之前的仅仅是打水漂。到现在十中一二,距离越近,火炮的命中率也就越好。
    而此刻明军也开始还击。
    但是明军的火炮数量与大夏的火炮根本无法相比,他们反击的炮火,听起来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三百步距离,火炮虽然已经开始起做用了。
    但是能起作用的,不过几门大炮而已。
    这些大炮炮弹很重,在火药动力的推动之下,很容易在明军的船上开出天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