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后羿一生(上)-《大羿启示录》
第(2/3)页
准备就绪,阿尼姆斯读取着白若的记忆片段,全息投影把大家带到了夏朝太康时代。
太康时期的宫殿要比尧帝时期的宫殿华丽许多,已不再是泥土结构,而是全木质结构,屋顶是陶瓦结构,颜色也分了黑褐黄等多种颜色,一般都有一到三层,光从建筑上来看,只要有机会,谁都想争皇位,更何况建筑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所以,废“公天下”而采“家天下”的夏后启把帝位传给了长子太康,但太康过的可不太平,他的其他四个兄弟,随时准备要了他的命取而代之。
当然所谓公天下与家天下,其实也是儒教弄出来的一套理论,至始至终就没有过公天下的时代,所谓的公天下,只是儒教徒美化禅让制后推出来的一个概念而已,尧舜禹包括启,所谓的禅让,都是儒教杜撰的,尧被幽禁了二十八年后被舜夺位,而舜在晚年失势后先被大禹流放,而后诛杀于现湖南一带,更有大禹让位于伯益也是因为那时候伯益的势力强大,而大禹必须慢慢培植他儿子启的势力,在削弱伯益势力同时,做给别人看的。以至于后来启与伯益大战时,启毫无悬念的赢得了战争而登上了皇位。
所以,任何时候,都是强者为王的时代,任何时候都是家天下时代,没有所谓的仁义道德,仅仅是实力不济而已。
启的五个儿子也是如此,老爹把皇位传给太康,那也要太康有这实力才行。那时候,为了保住皇位,太康与他最小的弟弟武观结盟,而元康与伯康为结盟的一边,仲康就是个窝囊废,手中几乎没啥实力,无心争夺皇位,所以两边不靠。
显然太康与武观之间的结盟要牢靠一些,因为两者实力相差较大,可以形成可靠的依附关系;而元康与伯康之间的结盟就显得更表面一些,因为两者实力相差不大,因此两人都有所顾虑,如果他们把太康扳倒了,势必在他们两人之间还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所以,他们要在共同对付太康集团的同时,暗自保留实力削弱对方,所以注定这两人的结盟会以失败告终。
兄弟之间表面上没有正面战争,但以两个集团为代表的军队,实力几乎消耗殆尽。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东夷族有穷部落首领后羿,早把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后羿的故事也从此开启。
后羿的部队,从四面八方长途奔袭攻向都城斟鄩,后羿部落善射,加上都城军队几乎都内耗殆尽,因此后羿部落在攻城过程中,虽然遇到一些守城将士的抵抗,但都遭射杀或砍杀了,并未对后羿的部队形成实质性威胁。
后羿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打到宫殿门口时,他将长弓放入背后,取下三叉短矛,率领一帮队伍直冲向宫殿,搜索太康等人,可怜的太康,兄弟之间互相争斗才刚刚有些优势,稍稍站稳脚跟,就有后羿端了他的老巢,而此时的他正在洛水河南联络一个小部落,以更进一步的稳固自己的优势,哪曾料到后羿会起兵逼宫?
所以在宫殿中,后羿只找到了太康的五弟武观,这位有些书生气的皇弟自知道后羿打过来,就一直盼着哥哥太康早点回来,可惜他是盼不到了,后羿没有任何犹豫,一叉子就结果了武观的性命。
后来儒教徒们还因此以武观的名义造做了《五子之歌》来衬托这位皇弟的正义。事实上,那时候他命都顾不过来,哪来心情作歌填赋啊,儒教为了其基本的教义连基本的常识都不顾了。
后羿在宫殿里找不到太康,便命大将伯因处理宫殿战场,自己亲自带领一队人马继续杀向元康、仲康的府邸,两人要比武观稍强,但完全不抵后羿大军的冲击,两人直接被后羿的部队在乱箭中射死。后羿命熊髠、尨圉分别打扫这边的战场,自己继续带着队伍往前冲。
都城斟鄩内最后一位就属仲康了,仲康府邸没有军队,不必厮杀,于是后羿就差武罗前去将仲康请到宫殿,自己则先回宫殿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