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兵发运漕-《太平战纪》


    第(2/3)页

    王靖元不愿错过这等天大功劳,继而回道:“总制大人,这清妖松安被打怕了,如今龟缩在西梁山,坚守不出,我等只能用计!若是强攻,恐怕损失惨重啊!若是您回军再攻克西梁山,胡丞相也不会嫌这东关、运漕是多余的了吧”

    “职下深以为此计可行,若清妖不出,我等也可搜集粮草”侯裕田及时投了赞成票。

    见两位副手意见一致,左崇纪也不好说什么,三人当即约好攻下裕溪口立即出兵。

    黄元吉十六岁应童生试,先是县试、岁试、科试,再到乡试、会试、殿试,考了半辈子终于成为二甲进士末名。在京师苦熬数年,终获任署凤阳县县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一心想着知县虽不比知府,但也能狠狠捞一笔,再疏通下关系,把这官职前“署”字拿掉,那就完美大吉了。没成想美梦被太平军打破。四月下旬,太平军北伐过凤阳,没几下便攻破了城池。清廷怪罪下来,县令职务也被拿掉,顶着个前县令的名头,无职无品地带领团练,戴罪立功。

    这不,坐镇庐州的巡抚李嘉端顿感沿江吃紧,把他派到运漕镇驻扎。别说现在人老了,腰酸背疼腿抽筋,经受不住打仗折腾,就是年轻读书时,老黄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受得了这罪啊。黄大人盼望着李巡抚能大显神威,打败长毛,最好能打进江宁,好让他把县令的帽子拿回来。

    现实就是现实,阴霾密布,沉闷的天气使得黄知县格外地不适应,不仅是担忧沿江的战局,更多是担忧运漕镇内的十六万石粮食,这些都是解往各地的官米。这运漕镇恰恰又是个多事之地,南有太平军,北边定远山中还有神出鬼没的捻子,如若有失,他黄大人真是活到头了。

    太平军船队进入裕溪河后,迅速分为三队,由左崇纪领着装备快船的任桂新右营和刘肇钧左营打头阵,另分陆遐龄中营由侯裕田率领护卫其后。而最为强悍的袁宏谟前营和胡永祥后营却被王靖元留在最后,这可把做惯先锋的袁胡二人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王靖元并没有理会,反而让将士们放慢速度。

    沿着裕溪河向上行驶,最先路过的是雍家镇。这个只有百来户乡民的小镇子家家知趣地关上房门,偶尔几个影子不时地偷窥着船队。不过太平军并没有攻击它的意思,前队和中队匆匆而过,只有后队王靖元略微停船看了看,但又缓缓离开了,不过行船速度再次被要求放缓,不时还让军帅尉谢珍科上岸观望观望。

    “军帅,您这是干啥呀?老任他们都在前面打起来啦!俺们却还在这里耽误!”袁宏谟终于按捺不住了。

    “是啊,军帅,虽然说清妖战力差,但也好歹也去壮壮威势!”胡永祥跟着劝道。

    “打?打谁啊?我让他们打了吗?”王靖元诡异地反问了一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反问,胡永祥顿时一愣,嘴里叨念着“这不您让进攻运漕镇嘛,还说要打庐州,敢情又不打了?”

    “莫忙,仗有得你打,不过暂时还不是那里,传令下去,到前面河汊口,全部停船待命。”王靖元极为淡定地说道。

    而就在此时,左崇纪率领的太平军突然出现在运漕人的视界里。镇中三台阁,黄大人急急忙忙登上顶楼,往南一望,挂着太平旗的船只塞满了裕溪河,大大小小足有几百只,登时额头冒汗。

    “敲钟,快敲钟……长毛来啦!朱把总呢?余练董呢?快叫他们阻击!不能让长毛上岸!”黄元吉一边往楼下狂奔,一边竭斯底里地吼叫着。

    “长毛来啦!”“发匪,是发匪!快跑啊!”运漕镇一片混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