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公公,我们顶你-《大明春》
第(3/3)页
果然,车厢里头先是春梅跳下来,掀起车厢帘子,接着搀段氏夫人闻人氏下了车。
乖官眼力好,一早就看见这辆马车了,这时候看闻人氏下了车,心中冷笑,果然来的是时候,船都开了,下面是不是要叫我的大名儿把昨天的缺陷补上?
他刚想到这儿,闻人氏双手在嘴巴前面一握,大声喊道:“郑国蕃,我等你……”
卧槽,就知道你这么个路数。
乖官冷笑,心说你既然耍不要脸,告诉你,论不要脸,大明朝跟五百年后差远了。
就让我在甲板上撒把野罢!
他腾腾腾走到船舷边上,大声对着岸上喊道:“姑娘,你莫装逼,装逼遭雷劈,莫装纯,装纯被人轮,莫装嫩,装嫩遭人恨,莫装傻,装傻被人打……”
一口气骂下去直到面红耳赤气不够用,他这才大口吸了一口气,顿时,一股带着海腥味的海风从鼻腔钻到肺部,颇有海上明月豪气顿生之感。
这口气终于发泄出来了,用梦入神机那厮的话来说,从今以后念头通达了,这才能成就神功。
他心里面喃喃,把五百年后的脾气发泄得淋漓尽致,很坚决地对着岸上竖起中指,五品诰命夫人了不起啊!跳到海里面游过来咬我啊!
船上,岸上,所有人全部目瞪口呆,这位小相公……是在骂人?
不远处的小丫鬟小倩红了脸庞,而岸上的闻人氏气得玉面铁青,脖颈上粉嫩的肌肤下青色的血管爆起,细若削葱管的手指紧紧捏起,指甲刺进了掌心而不自觉。
十几个秀才们面面相觑,然后,这才觉得这位郑贤弟像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互相看了两眼,秀才们胸中突然也生出一股子挥斥方遒的义气来,纷纷跳着脚大喊:“郑贤弟,我们顶你。”
不要以为顶是后世网络名词,这时候的大明朝用一字司空见惯,始见于武宗朝,南京吏部尚书朱恩拍大太监刘瑾的马屁,拜帖连都不敢写,而写,从此、一词瘟疫一般在读书人当中蔓延开来,开始还是曲身阿附阉党的时候用,到后来,连文官们写拜帖,脸皮厚些的都用这种的写法,据说连戚继光给张居正的拜帖都曾经用过一词,当然,这是小节,不损戚少保名将的名头。
乖官在船上挥手,然后大声唱起方才所作的《点绛唇》,岸上的秀才们也跟着大声地唱: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
这《点绛唇》唱响在海面上,孤帆点点,终究在海面上远去了,那小丫鬟看着背着双手站在船舷边的乖官,那雪白的马儿在他身边,不停探过头去跟他挨挨擦擦,他转过头来,嘴角似乎带着一丝儿笑,伸手去拍拍马头。
小丫鬟突然觉得脸上滚烫,忍不住用手捂住了脸儿。
PS:这句我本来准备改成的,因为这个词牌名又称为《点樱桃》,泥马,又怕有孙锡良的粉丝,把孙教授那套的观念拿出来,想想算了,用个罢!这年头文化流氓多啊!惹不起。
又PS:有读者问乖官的字不需要避讳朱元璋么,朱元璋所设立的文体规范,有“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除凶恶字样以外,无其他应避忌讳”的规则,意思是说如果皇帝的名字为两个字,使用此二字中的任何一个字无需避讳,也无需避讳皇帝名字的同音字,所以乖官的字凤璋是没问题的,只要他别叫元璋就行了。
再PS:“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是圭的一半,二璋合一便是圭,所以,这是形容大臣们手持玉璋联合一心供奉君王的意思。取表字,要么类近,要么反之,譬如杨字,奉璋和国蕃意思类近,只不过被沈榜沈县尊改了一个凤字,当然,也有出处,只是因为大堂上被扒下裤子一节容易被联想,实际上这个字取的很有水平的。我记得给乖官取表字那一章的章节名就叫《左右奉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头吹嘘过的君臣之道。
咱是不是脸皮很厚?这么夸自己水平高,老实说,我也觉得有点傻,为了给乖官取个合适的字,我查阅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资料。有时候自己也想,网络文学,印刷出来也是上厕所的时候看的,有必要么!但,我脾气颇偏执,做事往往一定要按照自己心里面那个路数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