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小孩,好像自从离开大陶县就没见过。难不成他和他家人是固执留下的那一批? 可怜,那必定是凶多吉少了! 当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她揭开碗盖,露出大半碗菜汤。一人一勺,舀在他们碗里。 几个孩子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碗,满腔期待,瞬间化为失落。 “方才……碗里好像不是这个呀?” 流鼻涕的男孩呐呐。 明明是白白糯糯,夹杂绿色,还有粒粒黑红色。那香味儿,直钻鼻孔。他很怀疑是肉味! 可现在碗里的,黑绿黑绿,是一块块尚未泡开的干菜…… 这还不如李叔发下来的饭菜呢?好歹他们自己吃的那份粥,有米粒,菜干,还配小块面饼! “不是这个能是哪个?” 林思泠一手拿勺,一手叉腰:“我们好心分你们一份救命粮吃,还嫌东嫌西,不要还回来!” 几个孩子一听,到手的粮食哪能还回去?菜干也是粮,可以饱肚子,味道还不错。一个个端着碗,作鸟兽散。 林思泠松口气。暗想这些讨厌家伙,下次若再死皮赖脸来要吃,可别怪她撕破脸,去骂他们爹娘了! 她给面子是因为自家随从,李绍!而不是这些非亲非故的村民。 此后两天,流民队伍如同一支丧尸大军,一路薅沿途能吃能喝能用的物资、浩浩荡荡,顶着毒辣的日头前进。 每个人都知道这样走下去不是办法。他们的存粮,迟早会耗尽。那时候,就是他们倒毙的死期。 但没办法,不前进,找到愿意接纳他们的城镇,他们就只能活活被饿死。 人越走越散,越走越少,中途走上各条岔路的,不计其数。 有的是去投亲,有的是寻找偏远山村能否落户,有的甚至冒险进入深山老林……要么落草为寇,要么成为野兽口中食。 林思泠左顾右盼,最后剩下李家村的村民,与她们同行了。 李绍赞同邢峰的观点。 去常州平石城! 这是距离大陶县最近的一个大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