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村里人手实在太少了,有数的青壮,成天累得半死。还要跟着殷黑和公玉谨,去森林里碰运气。修路什么的,只能慢慢来。 李安国和李俊民最辛苦。 一个吃饭睡觉,都在拼命想这石头房怎么建,怎样打地基? 一个费了老牛鼻子劲,利用榫卯做出几张歪歪斜斜的木桌子、木板凳,分别送给李绍、林思泠等人。 虽说粗笨难看得没法见人,好歹迈出了第一步。 至于木窗木门也能做出来,就是死活不能开关,镶嵌不进茅草房。 林思泠寻思,看来专业人才还是得去外面寻觅,没师傅教,自学成材很难。 一段时间后,李绍被迫再次召开桃源村N次会议。 工具农具不够、过冬衣裳不够、最重要的是粗盐告罄,必须想办法外出采买。 别的能将就,没有盐,人几天不吃就腿软。 动物血倒是含些盐分,可殷黑、公玉谨早出晚归,不一定能捕捉到猎物。偶尔拿回来一两只活鸡、活兔子,得交给姚嫂子饲养配种,哪里舍得吃! “李叔,我们组建一支商队吧!” 公玉谨提议:“隔一段时间,外出采购物资,顺便打听外面的情形。” 他们虽然被迫隐居在这谷地避世,但不能与外面世界脱节。如果外面战火平息,大多数人还是想重返家乡的。 李绍赞同:“对。别的可以不要,但粗盐、工具、衣服,我们必须添置一些。” 村里自身的能力,目前制造不出这些东西。 张柚皱眉:“只买不卖的话,我们能有多少钱,买这些东西?” 大家实在太穷了!个别人家可能有几两、十几两积蓄,坐吃山空,他们迟早走到绝路。 骆婆婆咳了两声,颤巍巍地拄着木棍站起来,他儿子儿媳在两旁,紧张地扶住她。 “里正,我们也可以拿东西出去卖。野菜野果、姑娘们绣的手帕、编的头绳,还有猎来的兽肉、毛皮,都能拿出去换钱,再买回必需品。” 李绍沉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