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柚负责给李绍当后勤,特别清楚她家男人以前读书,花了多少钱。 “那还是太平时期,现在一两银子都买不到吧?有价无市的东西,如果好制造,怎会卖这么贵!” 而且这些制作方法,一般是工匠祖传秘法,绝不外传。泠姑娘就这么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桃源村,真是大公无私。 张柚自己先替泠姑娘舍不得了:“依我看,这种造纸方法,不能再像制芦苇盐一样,随便让村里每个人都知道?” 其中是多大的利益啊,稍微用大脑思考下就知道。无偿地教会每一个人,感觉太亏了,她替泠姑娘不值! 公玉谨和顾枫不发表意见。 打死他们两个,也不会苦哈哈跑去造纸的!以后有纸随意用,才是重点。 李绍倾向于自己媳妇的建议。 其他人唯林思泠马首是瞻。 “不,我觉得技术不应该被封闭,由少数人藏着、掖着!” 林思泠琢磨了一下,摇头。 “纸之所以这样贵,就是因为造纸技术被官府、少数人掌握垄断,穷人买不起纸,更读不起书!” “看看咱们村的人,辛苦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他们连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的机会也没有!” “好的技术,应该是造福于民,用之于民,促进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看着大家眼里的蚊香圈圈,她知道自己说多说深了,微微叹息一声,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总之……造纸这东西,不算是一门特别高深的技术。和制盐一样,需要经历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以及经验。” “根据不同人的付出,生产出的纸张质量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她的厕纸,要不从哪里来呢? “这造纸方法传出去,村民们若有兴趣,就让他们自家制造。纸一多,价格不就便宜下来了?村民们也能因此,多增加一份收入。” “有了收入,村民们自然愿意去别人那里买别的东西,市场经济不就这样盘活起来?实现大家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桃源村的建村目的!” 后面这番话,李绍等人算是听进去了,赞同点头。 张柚不由得一阵惭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