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一纸诏书速还京-《盛唐夜唱》


    第(2/3)页

    “跟你身边两年有余,就算是个白痴,总也得学会些东西吧?”

    叶畅哑然失笑,正待再说,突然间,见蔡明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智华,有何事?”

    “朝廷有密旨,召中丞回长安”蔡明低声道:“使者正在城中,中丞速速前去接旨吧”

    “召我还京?”叶畅愣了愣,眉头皱起。

    李林甫在杨钊还京之后,便试图召他回长安,但屡屡被李隆基所阻。叶畅很清楚李隆基的意图,就是绝不让他与李林甫二人同时在长安,以免给杨钊造成太大的压力。

    现在突然召他回长安,却不大可能是述职,那么就一定是长安城中有变。

    “可知何事?”叶畅面色严竣。

    蔡明的神情却有些古怪,看了叶畅好一会儿,然后道:“这个,李林甫罢相了。”

    他是王忠嗣荐到叶畅身边的,因为做事勤恳稳重,叶畅从最初的不重用,到现在已经渐渐信任。但是王忠嗣与李林甫的关系可谓死敌,他亦是极厌恶李林甫,可李林甫偏偏是叶畅岳丈,这样复杂的关系下,这个消息让他面色古怪起来。

    他很想放声大笑,却顾及叶畅的反应,不能笑出声来。

    “罢相?”

    叶畅心中一凛,这确实是一件极为大的事情,好端端的,为何会罢相?

    “原因?”

    “老病。”

    以叶畅对李林甫的了解,如果不是实在动不了,他是绝对不会请辞的,这个“老病”的理由,实在是有些诡异。而且叶畅很清楚,李林甫罢相,杨钊就肯定会上位,以杨钊的性子,绝对不会让他从容入京。

    “事情有些奇怪啊。”李白想了想说道。

    “无妨,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而且家岳为人,他既只是老病而不是故去,那么定然是留了后手的。”叶畅道。

    既然朝廷召他回长安,他便不再耽搁,先是将高适从新建的大理城召来,将云南三府事务悉以委之――对李白,他终究有些不放心,这位天才诗人没有他盯着,没准就整日醉熏熏的了。

    从云南城到长安,路途遥远,叶畅带着百余人,不可能沿途驿站换马,故此速度快不起来,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到了六月,他才进入长安城,而这个时候,各方的消息也已经达来。

    先是到衙门报备,等待李隆基召见,然后还家。看到自家大门时,他心里突然有些激动,以往他并不把长安城中的这座府邸真正当作自己的家,可现在因为这里有人在等着他的缘故,他真有了家的感觉。

    李腾空没有随他去云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李腾空为人质。叶畅才入大门,便见李腾空拎着裙角急匆匆跑了出来,一见着他,未说话,眼眶先红了

    “别难过,别难过,我回长安,你当欢喜才是。”叶畅笑着道。

    叶畅越是相劝,李腾空就越觉得心中难过。

    无怪乎她觉得心酸,二人成亲已经有两年,两年来聚少离多,共处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两个月。若她膝下有子女,那还好说一些,可是她膝下并无儿女,唯有千里鸿雁,寄托相思。

    偏偏这等情形怨不得叶畅,根子还在李林甫与李隆基的相互猜忌,某种程度上说,叶畅亦是受害者。

    “空娘再这般哭,便是不欢迎我了。”见她仍然流泪不止,叶畅假意威胁道:“既是不欢迎我,我便又回云南去”

    “不,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