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了解自己-《雪视角》


    第(2/3)页

    5、学会概率思维

    6、懂得误判心理学

    7、对市场预测视而不见

    8、等待最佳击球机会

    其中视股票为企业、降低投资组合的换手率、学会概率思维、对市场预测视而不见我们之前已经论述得很清楚了,本章我们探讨下扩大投资规模、使用不同衡量业绩的标尺、懂得误判心理学与等待最佳击球机会。

    1、扩大投资规模

    这个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甚至借钱炒股,扩大投资规模说的其实就是敢于在优秀低估的好公司身上下重注。

    而好公司一般是那些盈利增长在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盈利都比今天多的公司,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真的不多,一旦我们发现了就要敢买。

    当然,这种敢买并不是说你们要把身家全押上,之前我们讲集中投资的时候说过,重注就是10%左右的资金,因为我们总共也就只买10至15家公司。

    巴菲特坦诚说:“如果我不打算投入自己身家的10%在一家企业上,我就不想买它了。如果我不打算投入那么多,说明这个主意也不怎么样。”

    巴菲特提醒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拥有的是最好的企业,它有最小的财务风险、最佳的长期前景,那么,有什么必要将你的资金投给排在第20名的企业,而不是投给最好的企业呢?

    当然,上雪再次提醒大家,这个是拿起尚方宝剑的基金经理才用的,如果你不具备分析企业的技能,那么就采用广泛多元化的投资思路,去买指数。

    2、使用不同衡量业绩的标尺

    其实我们每一次投资,我们所采用的投资策略与我们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收益,以及达到预期收益所需要的时间密切相关。

    为什么我在这里说的是“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不是“我们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会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改变。

    基金经理也是一样,那些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经历过一轮甚至几轮牛熊转换的基金经理想的更多的往往是防守,他们的投资组合的业绩会随着他们工作年限的增加而趋于平庸,但组合表现也更平稳,他们不再像他们年轻时那样追求一年翻倍的收益,他们后来认为年化15%慢慢跑更好,长期跑下来可以甩开很多人。

    当然,这里头也有一些管理规模的影响因素,盘子足够大的话,太过激进的方式就不适合了,而且市场也有市场的规则,不是你想激进人家就愿意放出足够多的筹码让你激进的。

    所以,个人的风险偏好会变,因为这里头有内生变量也有外生变量。

    但是如果我们给我们手头上的资金做一个分类,我们会发现各个分类下资金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而且相对稳定。

    比如养老的钱,我们追求的就是稳,就是严控回撤,保证极端情况发生的情况下我们的本金也是基本安全的,长期下来的盈利要求必须是跑赢通胀,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们还能捞个5%至8%左右的理财收益,那么本金就能越滚越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