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叙灾情-《残暴王爷的黑月光》
            
            
            
                
    第(2/3)页
    老天爷不肯降雨,地里无雨水,庄稼只能干渴死去。
    每年举凡国内大小郡县,皆有旱情发生。
    仁孝帝在位十六年,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的灾情。有旱灾,也有洪涝,还有冰雹、雨雪。
    而像此次江南这样严重的旱情,是他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听说人饿极,食人肉,有人咽了口唾沫,脸色发白。
    那必定是饿到了极致,已经走投无路才会做的选择。
    怎么可以吃掉同类呢?倘若是兽也罢了,可他们是人,是会思考,会说话的人。
    “江南灾民有十数万,建康之危正是因为这数十万的灾民走投无路,纷纷聚集到建康城门之下。”
    一旦越过建康,便会去金陵,便能北上至应天,至上京。
    十数万也不过是一支军队的数量,光看数额并不可怕。可是一想到那些都是饿红了眼睛,看到吃的都能冲上去杀人的灾民,就知道这区区数字是多么的可怕。
    建康作为前朝古都,城墙坚固,城门高耸,非一般郡县可比。正因为这与众不同的背景,才能苦挨俩月,没被流民攻破。
    可随着时间过渡,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一旦被他们突破城门,那后果不可设想。
    “……武德王率至城下,先射了一名哄闹者,又命令流民安静下来。大军压境气势雄浑,流民不敢再闹,唯恐丢了性命。崔郡守派人来接,城门大开。一面施粥,一面让人对流民登记造册。大锅不停歇的煮着粥水,负责登记的人也换了一波又一波。只用了不到三日,便将所有流民的姓名籍贯记录在册。”
    龙椅上,仁孝帝微眯着眼,眉间显出几分丘壑。
    “又有令处,告知城中百姓,流民皆在官府备案,无需担忧。有趁乱生事者,当即被斩杀,悬于城门上,以儆效尤。又云,流民工价低廉,各地可大兴土木工程,只给极少的工钱,管三餐即可。于是,官府趁机翻修一应住宅,大到仓库,小到官吏住舍,每日要用近百人。而城外修建水渠,维护城墙,每天都要雇役一千多人。有官府牵头,城中其他富户也纷纷效仿,有翻修院落,也有另起屋舍。城外道观寺院也趁机大兴土木,一时间整个建康处处都是工具敲击山石、木料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