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赈灾之法-《明砖》
第(2/3)页
“李知府,如今各地皆出现各种灾情,例如延安就出现了大风雪,几日都未去除,朝廷亦是无力啊。这些米,皆是本官用自家所积存的银两换来的。”
看着李知府有些不高兴,他心里恐怕是在想:为何不是朝廷拨的米与赈灾的银两到知府衙门,这样一来,这银子可就赚不到了啊。
于是,李知府便走出了门,欲要看看这些赈灾的粮食,柳堂亦是跟随在旁。
一出门,李知府便瞧见这三辆马车的粮食,看着这些粮食,李知府有些不信,问着一旁的柳堂,道:“就这些粮食,您是如何得到的?”
韦柳堂笑了笑,道:“本官家中亦是做生意之人,这些亦算是本官尽力了。”
“不行,这事下官还得禀告朝廷,让朝廷再拨些粮食来。”,说后,李知府欲要去书写奏疏。
“李知府,不必。”,柳堂劝着了。
“怎不必?就这些粮食,怎能赈灾?这可还有几月啊。附近的粮仓早就空了。”,李知府说道。
山东省,乃属于暖温带,其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柳堂作为以前山东人,他知晓这些,朝廷为了收入大,这山东一年要种两次水稻,还有秋季种麦子等。
“几个月而已。李知府,本官认为,这些米加上这自然美味,就够了。”,柳堂笑着说道。
听柳堂一言,李知府有些不信,便又问道:“您可有何法子?”
“法子,本官自然有。不过本官需要李知府相助。”,柳堂道。
想贪点赈灾钱粮的李知府,这下希望泡汤了,聊了这么久,李知府发现,这韦柳堂比其他官员不一样,没有贪财之心,为了不暴露自己的丑恶,李知府答应了。
“好,既然如此。下官定会助韦侍郎一臂之力。”,李知府道,随后便问着:“下官需怎做?”
“本官需李知府吩咐你的人,将这些米熬成粥,但不能不能熬得太清。”
“那当然,如此,下官便去吩咐了。”,李知府便走了。
粥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柳堂便与李知府商议起了往后的事。
“李知府,本官还需你把济南府的百姓集中起来,到时需要你属下,维持好秩序。”,柳堂吩咐道。
“好。那这些粥够吗?”,李知府质疑着道。
“若是按量取,应当够。注意,按人的年龄打,年龄小的,少些便可。到时,肚子不饿时,命全济南府的百姓将田地里的蝗虫等全部捉来,到时把它做成美味。”
“蝗虫?”,李知府有些不敢相信。
“正是。蝗虫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多,且微量元素亦多,对于健康来说,可是个大补品。”
听柳堂说了这么多,李知府只听懂一部分,便是营养丰富、能吃,至于什么微量元素,李知府便不知了。
“好。那便按韦侍郎所言。”,说后,李知府便与柳堂前去处理此事了。
几个时辰后,总算在济南府城中一空地大的地方施粥了。
“来!来!别挤,别挤!人人都有份。”,柳堂在旁维持着秩序道。
瞧着个个精神无力、狼狈不堪的样子,让柳堂有些可怜起了他们来了。
“李知府,那些衙役捉个蝗虫,为何这么久?”,柳堂问道。
李知府走了过来,看着柳堂,微笑着回道:“应该快了,韦侍郎再等等会儿。”
怎奈,话一撂完,便瞧见知府衙门的衙役个个手提着麻袋走了过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