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段志玄抱拳,急声说道:“殿下!突袭夺垒,乃我等偏裨之责!殿下身系三军安危,社稷重望,岂可轻身犯险?若殿下执意先行,末将等唯有以死相阻!” 众将皆叩首,情辞恳切,坚请李世民坐镇西岸指挥。 李世民环顾眼前这群忠心耿耿的部下,知他们所言在理,俱是一片赤诚。他无可奈何,只好将胸中那份亲临前线的冲动压下,说道:“也罢!志玄、长孙,便由你二人率众渡河。” 被遴选出来的五百精卒在河滩集结。人人只着轻便戎服,背负强弓劲弩,腰挎短刃,各携带一个鼓胀的羊皮气囊。虽然经过长途奔袭,但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炽热的战意。 李世民步到队列前方,目光炯炯,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火把的光映在他英俊的脸上,挺拔的身姿和沉稳的气度,自然而然成为全场的中心。 这些兵士,尽是久随他的旧部,跟从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早已与他心心相印。此刻得他亲自检阅,即将在他的谋划下执行如此险要的任务,俱皆感到热血沸腾,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在胸中激荡。李世民没有高声呐喊,但清朗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压过了黄河的涛声,他顾视诸将士,说道:“诸公!此去险恶,功成与否,唯托诸公之勇。公等皆从世民征战已久的腹心爱士!今夜,大唐的国运,河东的胜负,便系於公等之手了!” 他停顿片刻,让话语的力量渗透进去,“对岸守贼,数倍於我,然其将昏聩,其兵懈怠。公等此去,如尖刀直插其心腹,正是掩其不备!其虽固险恶,方显英雄本色!我大军主力数万,正星夜兼程而来。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公等此往,但能夺占对岸津要,候我大军渡河,视世民旗号指向,便是世民与公等建立不世功业之时!世民不才,愿与公等齐心,让李善道看看,什么是大唐的锐士!让刘季真知道,什么是王师的兵锋!”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鼓舞,只有清晰的形势分析、明确的功勋许诺和对后续力量、自己能力的绝对信心。兵士们呼吸粗重,紧握兵器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不知是谁率先低吼一声:“愿为殿下效死!”随即,五百人低沉的响应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黄河岸边暗暗涌动,齐以军礼而行,同声俱道:“愿为殿下效死!” 子时正,偷渡开始。 段志玄与翟长孙身先士卒,率先怀抱羊皮囊滑入冰冷河水中。五百勇士紧随其后,如同一条无声的黑龙,借着微弱的月光和涛声掩护,向对岸奋力泅去。河水冰冷刺骨,湍急的暗流拉扯着他们的身体,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不负秦王所托! 李世民伫立西岸,一动不动,目光紧紧追随河中这些模糊的身影,直到他们完全融入黑暗中。 …… 对岸,刘季真部负责守备渡口的三四千稽胡士兵,丝毫未觉危险临近。他们发辫垂肩,身着杂色的皮袍和左衽粗衣,营地中篝火零星,大多数人都已在帐篷或简陋的窝棚中酣睡,只有少数哨兵抱着长矛,无精打采地来回走动,口中偶尔用胡语嘟囔着对熬夜值宿的抱怨。 突然,细微的窸窣声打破了寂静! “敌……”一名哨兵刚发出半声惊呼,一支利箭已穿透了他的咽喉。 紧接着,无数黑影从营外的黑暗中跃出,如同鬼魅般扑向胡营! 段志玄一马当先,刀光闪处,将几个试图阻击的哨兵砍倒,冲到营栅外,攀援而过,打开了营门。仓促来战的数十营门守卒,叫喊杀来。翟长孙赶到,与段志玄左右迎击,刀锋交错间,血光迸溅,挡者披靡。其余唐军锐士,鼓噪喊杀,刀矛并举,奔涌入营。段、翟引众,直扑营中将帐,分出数队兵士,火油泼洒,引燃四角,烈焰腾空而起,映红半壁夜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