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胡兵惊乱四窜,自相践踏,喊杀声震彻河岸。 唐军勇士们如虎狼入羊群,势不可挡,许多胡兵尚未明白发生何事,便已做了刀下之鬼。未及半个时辰,渡口守军尽被歼灭,“唐”字黄旗在营上竖起,於火光中猎猎飘扬。段志玄立在营头,高举染血的横刀,大呼:“殿下神威,犯我者诛!诸儿郎,从俺据津待主!” 数百将士齐声应和,声震大河。 李世民在对岸见之,即率余下五百骑渡河,已搜集到了十余艘大小船只,便余下的五百骑连人带马,一并渡到东岸。踏上犹带血迹的渡口土地,李世民第一时间巡视周边地形。他年轻的脸上毫无倦色,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好似充满了无穷的精力与斗志。 “在此处,还有那里,抢筑壁垒,挖掘壕沟!将带来的所有弩箭都布置到位!”李世民手指几处关键制高点和通道,语速极快地下令。 安排好了接下来的守御事宜,他先是询问了伤亡情况,亲自确认阵亡者姓名,命人妥善收敛遗体,并亲手为伤者包扎;随即,至刚刚经历厮杀、浑身血污的将士们面前。 李世民目光灼灼地扫过每一张或疲惫或兴奋的脸,抽剑在手,回指黄河,大声说道:“诸公可已识这大河天险?昨夜之前,刘季真犹以为可恃河自固。今世民与公等踏浪而来,便要教他知晓,也要教李善道知晓,——大唐旌旗所指,纵黄河滔滔、虽千仞之山亦为坦途!” 将士们举刀大呼:“纵黄河滔滔、虽千仞之山亦为坦途!” 李世民提高了声音,声音清越而充满力量,在黎明的河风中传开,说道:“公等奇功已建,世民敢问公等:可更有胆魄,为我在此坚守渡口,以待大军之至,共破强敌,再立不世之功?” 却就连这新降未久的翟长孙、梁胡郎、浑干等薛仁杲旧部,这时来看李世民,也只觉喷薄而出的朝阳映照下,他身姿笔挺,初升的阳光似为他披挂的明光铠镀上了一层金边,年轻的脸上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英气逼人,言语中那股睥睨天下的自信,与他一向来战无不胜的形象完美重合。他们虽是新降,当此之时,亦是不由自主地为他的英武心折,心生信服和狂热。 “愿为殿下效死!愿为殿下效死!”山呼海啸的回应震撼河岸,将士们热血沸腾,战意昂扬。 待到下午,段德操遣来的后续两千步骑,陆续到达对岸,渡河援至。李世民便留下段志玄、翟长孙、丘师利、丘行恭等将,令他们依托工事,轮流休整,务要守住渡口,又与诸将面授机宜,若刘季真遣兵来夺渡口,如何应对,诸将凛然受命。布置妥当,李世民方才返回西岸。 到了西岸,上的飒露紫,李世民策马返程。当他顾眺东岸时,五月初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浊浪翻滚,便如奔腾的黄龙,气势磅礴。他深吸了一口气,河风中带着泥土与水汽的独特气息。东岸,唐军的旗帜已然立稳,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知道,反击的号角,已经由他亲手吹响。 …… 两日后,急报呈到临汾城外营中,李善道中军大帐的案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