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北京就像一张饼-《来份后悔药》


    第(1/3)页

    这对外国夫妇除了“你好”和“谢谢”,就不会说别的中文了,幸好曲南休有上学时的英文底子。

    原来是那位先生对花生过敏,他们想弄清饼的成分里有没有花生。

    说也奇怪,西方国家常常见到各种各样的过敏症状,对坚果、花粉过敏的比比皆是,还有对芝麻、对鸡蛋过敏的,更神奇的是,竟还有人对西瓜、面粉和松树过敏。还让不让人愉快地生活了?

    说起来似乎很搞笑,但过敏的后果其实是很严重的,就拿花生来说,轻则起痘,重则哮喘或当场肿成猪头。

    曲南休自己就是对辣椒过敏,上次去见李汤霓的爷爷,老爷子用掰手腕和辣椒油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每次一想起那辣椒油,就觉得现在嗓子还疼呢,所以对过敏患者感同身受。

    他用英文介绍了手抓饼的食材,告之没有花生成分,给别的顾客做的工夫,正好演示了制作方法,证明快捷卫生。

    老外十分惊喜——北京街头一个普通的小商贩,竟也可以用英语交谈。中国发展得真是太快了!

    他们哪知道,这位小贩是个漏网的学霸。

    随着铁板上“滋滋”的响声,香气四溢,这对背包游遍全球、独独钟情街头美食的老外夫妇,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诱惑?当即掏腰包。

    等待的工夫,争得曲南休同意后,他们取出身上背的“长枪短炮”,对着手抓饼“噼里啪啦”一通拍,也捎带上了大厨的侧脸。

    丈夫消灭掉一个,马上再买一份,还说希望在自己的家乡也能吃到这样的美食。

    曲南休美滋滋地想,我这算不算为弘扬中华文化做了点儿贡献?说不定有一天,我就把手抓饼摊开到北美和欧洲去了呢,到时车身上用拼音写着:QU GE SHOU ZHUA BING(曲哥手抓饼),太酷了,哈哈哈!

    接着又忧愁起来。

    就算他的手抓饼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算上了市,开了一百家连锁店,他也不会高兴到哪儿去,因为离他的梦想太远了。

    人脑那个高深莫测的“宇宙”,才是他最有兴趣徜徉的海洋。

    忙起来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不过大冬天的,在外面一站就是一天,的确很不容易,曲南休却没空叫苦,偶尔还能苦中作乐。

    眼见着一位女记者,和一位扛着摄像机的大哥来到面前。

    一开始,他还以为那么巧,是好久不见的小缺,走近了才发现,话筒上的电视台标志是一样的,人却不是她。

    “你好,我是ZHTV美食频道的记者,我们正在做一档寻找街头美食的节目。刚才路上遇见两位外国朋友,他们向我们节目组强烈推荐你的手抓饼,所以我们是特意过来找你的。请问我可以采访你一下吗?”

    小缺是科技频道的,这两位应该是她的同事。曲南休想起小缺第一次提出采访自己的时候,自己连连拒绝,不喜欢成为焦点。

    可现在正为生计发愁,若接受了采访,那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免费电视广告啊!要是付费在电视台做广告,没有几千下不来吧?而节目本身又是最好的软广告。

    至于被同学或熟人看到怎么办,会不会被他们瞧不起,会不会丢人跌份,这些都不在曲南休的考量范围之内。

    至于被家人看到怎么解释,曲南休一时没有想到。因为家人基本不看电视,一年到头看也只看个春晚,还是为了看本山和丹丹。

    人该无私的时候要无私,该为自己计划的时候,无须顾及他人的眼光。曲南休答应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