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一章 站桩-《全球觉醒》


    第(2/3)页

    而且孤狼的课也没有停下来。

    “你要学会反复检查、调整并体会节节放松、节节对正的感觉,做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就应该已经达到命门后撑、跨根内缩,臀犹如钟锤悬挂。

    接下里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的感觉,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体会身备五弓的感觉等等。”

    随着孤狼讲解的越来越深入,王楚才真正开始认识到站桩不是简单的双手包圆半蹲就可以了事的。

    所谓“一身备五弓”,就是把身体劲力的蓄发比喻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一身备五弓”。

    五弓,即身弓、臂弓或称手弓(左右)、腿弓或称足弓(左右)。

    身弓,以腰为弓把,阀门(第一节颈椎)和尾闾骨为弓梢;

    臂弓,以肘为弓把,锁骨与手腕为弓梢;

    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

    五弓以身弓为主,臂弓,腿弓为辅。

    蓄劲时,含胸、收胯、屈膝、屈臂;

    发劲时,足跟蹬劲、伸膝、送髓、立腰、展臂,形于手指。

    要求一身备五,五弓合一,形成全身协调统一的整劲。

    当你的桩站稳的时候,就可以接着尝试发力的技巧了。

    发力不是简单的出拳,挥拳。

    正确的发力技巧可以让你事半功倍,用一分的力量打出十分的攻击力。

    发力位置,是要下肢,脊椎,上肢,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体结构上肢连通为一条线,下肢连通为一条线,脊椎连通为一条线,三条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千差百异的人体大形。

    想要真正做好站桩,就必须学会三点。

    三线就位,三线对争,三线贯通。

    三线就位就是基本功架的练习,具体要领为:两脚前后成纵步,左右间隔一条线,前后约一脚半至两脚的距离,以双脚能随时较为自如地提起为宜,前脚尖指向正前方,踝、膝、胯这三弯约为120度,前脚跟微抬起,后脚全脚掌落地,脚尖外撇约60度左右,后腿半蹲膝弯约120度,身体自然正直,不偏不斜,重心前四后六或前三后七。双手提起,抱于身前,手心相对,指尖斜口指向前方。手的高度大约在肩与眉这段空间内,自行调整。双手之间距离与肩大致相同。两肘低于手,斜口指向下方,前臂肘弯约在120度左右,后臂肘弯约在100度左右。

    真正从未接触过站桩的人初次练习,不到5分钟就会觉得双臂尤其是两肩酸胀,难以继续,再往下站就会觉得两腿颤抖,身上冒汗,间架不稳,此时应尽可能克服这些问题,尽量保证间架不走形。

    如果能站上20分钟,间架不走形,呼吸自然,双臂轻灵自如,手掌发热,肌肉能较好地放松,即可认为达标,此时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三线对争是三线就位的强化,如果说三线就位摆好了三张弓,那么三线对争就是给弓拉紧弦。三线对争是桩功的核心所在,具备三线对争状态,也就形成了整体不空的状态,武术界一些流行说法如“六面争力”、“浑圆力”、“抟气状态”,也即大抵类似于此,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越是贴近本质的东西,也往往是非常近似的,虽然在理论和语言的表达上不同。

    三线贯通就是在三线对争的基础上导入轨迹运动,也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运动的拳学模式,通过这部分训练,可以使形值在运动状态下更加稳定;轨迹复合更加合理;层次传导更加准确;使人体力量得到空前的发挥,建立运动所需要的用力习惯。

    三线贯通功法总的要求是:以腰为点,对角连线,实处张弓,虚处拉弦;以脊为轴,一呼百应,对位拧缠,自律卷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进行各种轨迹运动。

    完全做到以上三点的时候,这桩就算基本成型了。

    一直到这里,王楚才完全的了解到站桩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肉身系的觉醒者来说,站桩的作用完全不在觉醒功法之下。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失,五分钟已经过去了。

    但是这短短的五分钟,对于王楚来说漫长的不是一定半丁。

    十倍重力,王楚感觉这短短的五分钟,自己比之前的十公里武装越野都要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