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通兑天下-《大明世祖》


    第(2/3)页

    尤其是身家百万,更是让人莫名的羡慕。

    要知道在徽商中,只有盐商才能达到身家百万,而且也是寥寥数个,这是多么强大的家财啊!

    “你的意思?”

    某个老者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争,尽力地去争。”

    汪潮咬着牙,握紧拳头:“如今陕商实力庞大,就算是朝廷也怕会有忌讳,正好咱们徽商顺应朝廷——”

    说着,他望向了众人,露出笑意:“况且,此次有件极为重大的事情……”

    此时,玉泉山庄中,秋霜渐起,寒意逼人。

    朱谊汐也耐不住,找了一处温泉,惬意的躺着,舒缓自己的神经。

    “陛下——”

    不久,惬意地走出温泉,朱谊汐就见到了等候良久的贺一同,以及唐永安二人。

    早在汉中时,这两位商人就大力支持了他,随后跟随着大军的步伐一步步地壮大。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是巨富之家,在陕商中影响极大。

    实际上,无论是陕商还是晋商,都不过是极其松散的商会,抱团取暖罢了。

    毕竟都是有钱人,互相之间的竞争常有,调解的很难。

    “坐吧!”

    见到二人,皇帝轻笑道:“从汉中到北京,时隔多年,一晃眼都快过去了。”

    两人自然然低头陪笑,凑趣了几句。

    “当年在湖广时物资匮乏,物价奇高,不得已组建了行会,纳入管理之中,今日看,倒是要到了解除的时候了。”

    唐、贺二人浑身一震,只能低头认下。

    当年在湖广,朱谊汐考虑到物尽其用,以及尽可能的控制物资,组建了一系列的行会,如粮商会、布商会、铁商会等。

    这样将大部分的商贾纳入管理,无论是提供物资,还是控制价格,都是很不错的手段。

    而往往,都是陕商担任行会领导职务,所以才会飞速的扩张,席卷大半个中国。

    如今来看,行会已经不行了。

    且不说鱼龙混杂,但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垄断。

    话语权永远掌控在几个大商贾身上,也就造成了强者愈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