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通兑天下-《大明世祖》


    第(3/3)页

    这般,陕商肆无忌惮地在全国圈地跑马,甚至可以在江南地区和徽商扳手腕,伸手进淮盐。

    其俨然成为了庞然大物。

    所以解散行会,势在必行。

    皇帝也绝对不允许一家独大的商帮。

    唐、贺二人显然明白皇帝的心思,只能俯首认同。

    “你们赞同就好。”

    皇帝笑了:“某一向不会独断专行,但既然你们俩人也无意见,那便是好了。”

    话虽如此,但朱谊汐却一向是打个巴掌喂颗枣,对于忠心多年的陕商也是有所回报的。

    “朕有意,建立户部钱庄,你们也可以称作大明钱庄。”

    “其主要职责,就是周转各地赋税,及时地运转至京城,而考虑到天下府县极多,我有意让些许钱庄承办。”

    闻言,两人大喜过望。

    实际上一条鞭法施行后,由于运力的不足,以及各地偏远,许多贫县就会把白银汇入某个信任的钱庄,然后再到省城拿出,汇入藩库。

    地方政府方便快捷,省了运费,而对于钱庄来说,这就是一笔流淌的活银。

    即使只是躺个十天半个月,也是一笔庞大的利润。

    到了满清时期,这种极个别现象,就普及开来,造就了钱庄的繁盛期。

    而这种快速流转的方式,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因为赋税从地方押解至京城,通常是以月来记,朝廷缺钱急得跳脚,而庞大的运输压力往往让许多百姓家破人亡。

    而且,像是云南、贵州,以及如今残破的北方各省,都需要中央把南方的赋税再分配下去,朝廷还得运送至各省,太麻烦了。

    朱谊汐自然想要银行或者钱庄的好处,但想要普及至每个县府,这就不太现实。

    如此,还不如让商贾们去承办了,省点运费,还能让其感恩戴德。

    至于吞并赋税,或许流失,朝廷不怕,抄家就完了。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