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武进士-《大明世祖》


    第(3/3)页

    这样的资历,只要下入京营,就是营正官。

    如果受到皇帝的亲近,更是一跃升天。

    千百年来的规律,圣眷大于一切。

    皇帝临乾清宫东暖阁,召见阎崇信、朱谋等由内阁报请,自己亲自圈定的本科武进士会试的阅卷大臣。

    “临轩取士,抡才大典,文进士虽为国之重臣,但武进士也是根本,文武兼备,两条腿走路,才不会如赵宋一般欺凌。

    你们几个人都是朕亲自挑选出来的干臣,务必要记得此话。”

    朱谊汐好整以暇的翘起腿来神态无比从容的说道,此时的他哪里像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

    “一百八十名武贡士,比之上一次正科会试的一百二十人人,足足多了六十人,但朕不但不以为喜,反觉得忧虑,你们可知道是为什么?”

    “这,臣等愚钝,请陛下训教。”

    阎崇信此时也弄不清楚皇帝的想法了,但他明白这是皇帝的一次表态。

    “此武进士者,多为北人,甚少为南人,朕心中不悦。”

    武进士的名额较以往一直在增加,但内阁之中达成了共识,尊文右武,武进士的名的只能为一半,即两百人。

    也正是对武举的轻视,所以武举并没有如科举那样的三分,而是混论。

    所以在这一百八十人之中,北方大省占据了八成,可谓是恐怖。

    这要是长此以往,恐怕军队中都被北人占据,这对于视平衡之道为根本的朱谊汐来说,是绝对不能忍的。

    而且,山东人又占据了三成。

    “这……”阎崇信感觉很是冤枉,但他只能委屈道:“陛下,南方百姓多喜欢文章,甚少爱舞枪弄棒的。”

    “这不是借口。”

    皇帝冷声道:“武举讲究文武兼备,纯粹的武夫哪里能作为将领?”

    “从古至今,有多少纯粹的武夫能够摆上桌案?”

    “恩?”

    这番话,令在列的所有人为之一震,惶恐地跪下。

    一向以淡定示人的朱谋,也是惶恐不安,低头不语。

    一瞬间,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化为冰点,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寒意。

    或许是一瞬间,亦或者一刻钟,整个大殿沉默无言。

    皇帝冷冷地看着他们,这才略带深意道:“莫要以旧思而论今事,兼容并蓄才是王道。”

    “起来吧,下不为例。”

    “臣等叩谢皇恩!”

    一众大臣们纷纷起身,一个个背生冷汗。

    随后,朱谊汐才在会试名单上画圈,表示了认同。

    “择日举行殿试吧!”

    事罢,一切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文渊阁,内阁所在。

    中书舍人们的政治敏感度极高,此时小心翼翼地流窜着,不敢发出丝毫的声响。

    而几个阁老们,则沉默不言,一个个要么看书,要么喝茶。

    阎崇信总结道:“我等下好好吸取教训啊……”

    这话大有深意,朱谋瞥了其一眼,没有说话。

    傍晚,回到家中,刚换完衣裳,几个大臣就齐聚其家,脸色凝重。

    朱谋满脸淡定道:“看来你们都了解了其中的深意,陛下这是对咱们不满啊!”

    “那该如何?”

    “把那些弹劾的东西全部都收起来吧!”

    朱谋感叹道:“底下的乱子已经够多了,咱们要兼容并蓄啊!”

    但秦学和理学,能融洽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