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养廉金-《大明世祖》


    第(3/3)页

    “算作是官员们清廉正直为民的余韵吧,叫养廉金。”

    内阁中书们平日里倒是紧闭嘴巴,但这事关他们,以及万千同僚们的福利。

    一时间,在这大冬天,消息传遍了京城。

    许多官员们喜极而泣,议论纷纷,都言语当今才算是大明最有良心的皇帝。

    增加俸禄是一,养廉金养老是二。

    就连堵胤锡,也间接的获得了威望。

    可以预见,待其死后,一个上好的谥号是肯定的。

    朱府。

    五十来岁就致仕在家养老,朱谋似乎一瞬间就老了十岁,脸上的褶皱耷拉着,鬓间满是白发。

    他握着书,半躺在榻上,鼻梁上架着眼镜,神色悠闲。

    “爹,您看,这算个什么!”

    儿子回到家,将养廉金说了一遍,愤愤不平:“这要是在几个月前说下,您老还会下来?”

    听着儿子口中的不满,朱谋放下书,呵斥道:“你懂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乱说话,老子打不死你。”

    儿子面色惶恐,不得不低头认错。

    朱谋才叹道:“人这一辈子,最忌讳的就是不知足。”

    “你老子我在宗学里混几年,然后是街上的混混,偷鸡摸狗,连请名贿赂长史的钱都没有,好端端的中尉就弄没了……”

    “勋贵,阁老,首辅,一步步,也不满足,还想坐更久,但这世道哪能十全十美?”

    “也好,致仕了,也就歇息了……”

    致仕后的那几天,他愤愤不平。

    但如今,他已然心平气和。

    回顾那不到一年的首辅官途,错漏实在太多,想起来就令他脸红。

    况且官场上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致仕后也可以再起复。

    歇一歇也好。

    他一路上顺风顺水,三十出头就成了尚书,然后六部轮转个遍,又顺利地进入内阁,骄横的性格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如今致仕,除了一些勋贵,文官寥寥无几,这又何尝不是失败?

    元旦日大朝会,驻京的各国使臣朝拜,中规中矩。

    待到正月十六,元宵节后,封了一个月的衙门才算大开,官老爷们开始做事了。

    大明公报则直接用粗大的字体:何谓养廉金?

    一瞬间,天下官场沸腾。

    养廉金的设立,无异于解决了许多人的后顾自忧。

    去年刚满五十,从三老任上致仕的袁江,拖着瘸腿走了几百里回到了家。

    从军中再到地方,任职了十来年,回到家中时应该是享受含饴弄孙的生活,但架不住老妻生病,积蓄去了大半。

    若不是有几个军中老队友资助,他早就卖了田地了,如今一把年纪还要田里下力。

    雪还没化,他就得操心来年的肥料问题,那个紫云英许多人家都有,可他却没余钱买种子。

    儿媳妇大了肚子,快要生了,得照顾营养。

    家里的犁坏了,得找铁匠修下…

    尤其是明年儿子要去那学院就学,学费上还缺了五块,这可关乎儿子的秀才功名,怎么也不能省。

    加一起,起码得有八九块的窟窿。

    “我恨啊!”袁江拎着浊酒喝着:“当时怎么不贪一些?不然怎地这般辛苦筹算!”

    想到一些同僚快活的养老,就他这个自诩清廉的糙汉,到老辛苦省钱节约。

    为皇帝,为朝廷,他忙活了一生,就这么糟蹋了自己。

    这时,他儿子冒着风雪,从外闯入家中:“爹,大喜事啊!”

    “有甚喜事?朝廷免税了?”

    “陛下恩德,拂荫众官,为致仕的百官发养廉金。”

    儿子雀跃着,朗读起来:“七品以下每年领十块,身死为止……”

    “若是官员殁于任上,其妻则同领之,身死为止!”

    “陛下仁德,陛下仁德啊!”

    袁江喜极而泣,直接跪在炕上,磕头不止:“陛下心里是有咱的,给咱们这些老兄弟养老……”

    有了这十块银圆,不知解决多少困难,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只有儿子考上秀才,那一切都值得了。

    想到这,他咬着牙道:“小王八蛋,你若还考不上秀才,老子活劈了你。”

    “爹!”儿子眼巴巴道:“您老可得长命百岁,我算了,您要是活到一百,那可有五百银圆呢,够买几十亩地了……”

    “兔崽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