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文圣教子,遇到问题找方法-《大隋软饭王》


    第(2/3)页

    看看,这才十二岁的小屁孩,放到上个世界的华夏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学生,可是在这大隋,就已经是一个具有权术思想的小大人了。

    果然,由于杨佑的祸害,年纪已经一大把的孔颖达和王通两人硬是一夜都没有睡好。

    李睿这一首提问的小诗,直接就是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句说的是孟子里“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李睿是在质疑为什么这么穷的人还娶的起一妻一妾。

    第二句“邻家焉得许多鸡”,这也是《孟子》里面的一个典故。孟子讲,有一个人天天到邻居家去偷鸡。那李睿就问了,邻居家哪里来的这许多鸡,让你天天去偷?

    后两句最狠,直接骂的是孔子,那时周朝天子在位,既讲忠义,孔夫子就该效力周朝,匡扶盛世礼乐,可是他却奔波半生,到处投靠不忠王室的诸侯求官做。

    前两句还好说,勉强可以解释是孟子们的门生为用故事来教育人,有故意杜撰的嫌疑。

    反正只看故事的教育意义就好,无需纠结这些小细节。

    那么如此胡混,应该也算勉强能解释或者糊弄过去。

    关键是后面两句,让孔颖达这个孔子直系后人都脸红不已,实在是不好解释,怎么解释都不对。

    你说孔子为国为民吧?可他如此崇尚礼仪忠义之人,该为周国打算啊,跑去周游列国算是什么事情?

    你做孔子不对吧。可那是自己的老祖宗,是儒教的圣人,这如何能说的出口?这个面子如何能丢?

    纠结一夜后孔颖达知道,能给杨佑出这种题目,又逼得杨佑不得不回答,只有求助场外指导的人,只会是杨佑的父亲,当今文圣李睿。

    本来女帝也是有资格逼迫杨佑的,但女帝学问不高,又一直对儒教存有敬畏之心,是绝对不会对儒教圣人提出任何质疑的。

    就像天下广大的儒教学生,个个都把那四书五经作为儒教圣典,只会去揣摩和背诵,并作为自己做文章引经据典的来源。

    是绝对不会想着去质疑一下这里面的故事是不是真实?是不是合理?

    更加不会去近乎指着儒教圣人的鼻子骂其假做忠义,不去找周天子效忠,而是去那些明显已经不尊重周天子的诸侯国求官了。

    所以,虽然孔颖达心里也没有什么好的说辞,但却不能不回复,毕竟这可是未来大隋皇帝杨佑的征询。

    思前想后良久的孔颖达,只有给杨佑回复了一封信件,上书:

    乞丐邻人皆典故,无需舍本逐字究;只有先贤事诸侯,唯有当时圣人忧。

    杨佑看着这当代孔家辈分最高、研究儒学最精通的老儒给自己来了一个,平仄不对,韵脚没有,的打油诗也是哭笑不得。

    自己这位启蒙恩师是遭受了多么大的思想冲击啊,一生追求谨慎的他,居然做了一首狗屁不通的打油诗来搪塞自己。

    而且,这打油诗也只大致回答了第一和第二句的疑问,对质疑孔家圣人的话语完全没有辩解解释的意思。

    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当时的情况我不知道,要想知道,你要回去当时的环境,去问孔圣人了。

    这就是文人的耍赖了,反正我们祖先圣人当时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的,只是我们作为后世子孙无法了解其中的原因而已。

    王通的回答和孔颖达的回答差不多,也是认为《孟子》中的小故事有杜撰的成分,无需多去追究字面意思。

    而对孔子的质疑,王通做的更是干脆,完全不予回答。只是表明这是儒教圣人的事情,他没有资格去评价和议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