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文圣教子,遇到问题找方法-《大隋软饭王》


    第(3/3)页

    其实,这也是耍赖了。

    只有魏征要送信之人带回来的回答,最是直接明了:

    “臣不知,不敢也不会妄加猜测先贤意图。但若以心学理论来寻求答案,却是很简单,人要先活着才有可能再去传播学问。这是人性,无可厚非。”

    杨佑好好的睡足了一觉,起来后就看到了这三个老师的回复。

    他思索了一番以后,在和李睿共进早餐的时候,也就对李睿说:

    “父亲,我觉得你昨天的问题很有意思,我连夜请教了三个老师。两位儒教的老师基本上就是用耍赖的办法在胡混。只有一个您开创的心学传人的老师,回答说这孔子去诸侯国找官当,是人性。

    我一时有点转不过来弯,但却直觉的认为,心学学子出身的老师说的“这是人性”更加靠谱,距离事实的真想更近一些。”

    李睿听完后,点点头,对自己这有些老成持重的大儿子说道:

    “你能在想不通的情况下,不钻牛角尖,而是交给其他更专业的人去回答这个问题,这很好。

    至于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遇到问题是如何去解决,如何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你昨天的表现,可以得到四分,满分是五分。”

    “那,父亲,我丢掉的一分是在哪里?”到底是个孩子,对很多东西追究的就是一个盘根问底。

    “你丢掉的一分是因为你发动的人还不够多。你是知道的,你未来身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多听多辩,绝不能只找三个人,而这三个人还只是两个阵营的人。

    那支持你判断和做出决定的依据其实是不够的。

    用一句你现在应该理解的话来说,这就是样本量还不够多。

    明白吗?”

    “可我的老师只有这三位,我去找谁收集样本?”虽然杨佑很不服气,但是却瞬间就领会了样本的意思。

    对此,李睿真是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满意极了。

    有了这个悟性就什么都有了,至于,眼界和胸怀,自己再慢慢培养就是了,不急,李睿有的是手段。

    李睿只是笑笑,拍了拍自己儿子的头顶。

    他并没有和自己这个十二岁多,一身都是反骨气息的儿子去争论,太没必要。

    至少,李睿的第一步是成功了,自己的儿子愿意和自己无保留的进行交流。

    这点可是很多父子,特别是皇族父子之间都无法完美做到的。

    新

      


    第(3/3)页